解味《红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开头,我看到这样的一首诗。说到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泪,十年辛苦不寻常”,呕心沥血,最终写就了千古流传、受后人敬仰的著作,他的痴有谁能及?

第一次读《红楼梦》还是小学时期,毕竟当时还小,还很青涩懵懂,看的书还是删减版,所以那时也没读出个所以然来,但真真切切地是,我确实会羡慕宝黛之间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每每看到宝玉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打心眼里替他们欢喜。看到他俩闹别扭,生龃龉,又时时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过头来看遍《红楼梦》,只会为当时自己的浅薄无知感到好笑。

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林黛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但我总觉得她骨子里其实还是很活泼的,她也会跟那些小姐妹们开玩笑,偶尔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之所以爱生气也只对贾宝玉,她可能太爱宝玉了,所以他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让她心生干头万绪。

最触动我的是黛玉葬花那一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何尝没有“别人笑我太痴傻,我笑别人看不穿”的悲哀感……

且不说林黛玉是来还眼泪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寄人篱下,没有父母的陪伴,突然飘落到人地两生的所在,眼前人语喧哗、珠环翠绕,却筑成冰冷的壁垒,一个陌生的江湖,怎会不让不久前还承欢膝下的她暗自心惊?再说,人心隔肚皮,别人对她再好,也不及骨肉之情,她会多想也在所难免。

当然,现在也越来越欣赏薛宝钗,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远大志向,她有不输男儿的魄力,也想要追逐自己的理想。

很少人能理解她,是因为她太清醒、太冷静了,给人一种千帆过尽,看破世事之感,仿佛她与这红尘里的一切都隔着一层膜。可她其实也会同情香菱孤苦伶仃的无助、湘云幼年丧亲的苦楚、岫烟家道贫寒的困窘,她对黛玉也有姐姐般的亲厚,对宝玉也有真情流露的瞬间。她的内在是丰富的、热忱的,有着一颗真挚的、难以为外人道也的女儿心。或许冷漠的背后是一颗更加滚烫的真心,奈何生在闺中,诸多束缚,她的人生也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可奈何。

我很认同蒋勋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面临两种性格的矛盾。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达致这两者平衡,真是大智慧。”

合上书,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设想了。一句“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又虚化”,转眼间,花落了一地,人匿了形迹。

又想起那年黛玉初到贾府时的恬静模样,面容姣好,含羞带笑,仿佛时光不曾流动,她还是宝玉眼中那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还是那个清高直率,如诗如画的小姑娘,在柔和的光里笑着拈花品茶。

只能说,有些相遇,像是注定的一般,世事之间总有些稀奇古怪的关联,但奈何情深,总是缘浅。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