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八百字

【第1篇】

《鲁宾逊漂流记》一书我小时候就“幸会”过,如今却又“狭路相逢”。

鲁宾逊(主人公)很早就想当“航海家”,他离家出走,经历种种挫折,摆脱孤岛困境,最终不仅获得财富,还愿望成真。

鲁宾逊的成功在于他是有想法的人,他不安于现状,有理想、有闯劲,与众不同。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叫《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是的,正如歌词中所言“If we try,We can try to make a difference.”(如果我们努力的话,我们就能有所作为)。鲁宾逊就做到了,他在人生的道路中选择了挑战困难,有所作为。

要挑战困难,要有所作为,那一定是有难度的,就像我现在常一个人出门,也是会遇到不测之事的。

上午,赶往少年宫的路上。阴霾的天空突然就飘起了雨。(我没有带雨具)

我触景生情,想起三年级暑假,那时我是第一次独自回老家。父亲将我送上了车,我心中有些茫然,只是呆呆地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车开了,我默默与这城市告别,与这曾挥洒下汗水,收得欢笑的地方告别。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白云在游荡,我也依旧在那去少年宫的路上。雨,仍然在下,这马路仍旧喧哗,忙碌的人们消失在大街小巷。

一转眼车就开出了不少,好似“轻舟已过万重山”。除了与家人的少数通话时间外,其余时间中我感受到了孤独。许多大巴车中途都有停靠站,这车也不例外,好像停在了仙居。我在车窗里看到了一座座挺拔的高山,山顶飘着白云,犹如丝丝仙气,那就是所谓“神仙居住的地方”吧!果真名不虚传,令人向往,真想下车去看一看,闻一闻这股“仙气”。可是,我不敢。(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有点怂)。面对被落在服务站的可能,我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方法:留在车里。当时车里也只有我一个人,我孤身一人在车中嚼着薯片,我没有像李白那样独自饮酒,还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本事,只能在车厢这个活蒸笼做一只孤独的“蒸饺”,与外界永隔一车窗的距离。 我离“仙气”只有一车窗的距离——正是这一车窗的距离,让我在自己回老家的途中直接闻到它,迟了整整一年(四年级的暑假回老家的途中,我实在受不了车厢的闷热,壮胆下车去透气)。

长长的路啊,终于到了尽头。雨更大了——这是成功之前的最后一坎,我咬咬牙,戴上帽子。反正都是落汤鸡了,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就这样一路冲进少年宫,直奔教室。

车开到了老家,已是黑夜,爷爷笑容满面地站在站台上接我。啊,终于到了——我到达的不仅仅是老家,而是进一步的成功!

课也上完了,已是天气晴朗。哎,那阴晴不定的天空——刚刚还在哭泣的你,此时又露出了笑容。

是啊,只要你迎难而上,挑战困难,有恒心,不需要智勇双全,也能取得鲁宾逊那样的成功。一次次小小成功发出隐隐、暗暗的光,叠加在一起,照亮前景,取得大成功,成为大自然的胜者!

晚上,我躺在老家的床上,看见一颗颗星星,从云里现出,发出皎洁、明朗的光芒……

我又骑起了自行车,追逐那雨后的彩虹,追逐更美好的未来。

【第2篇】

是否是命运的安排?让他,邂逅般地遭遇了一段挫折,又魔术般地孕育了一缕奇迹。翻开这本《鲁宾逊漂流记》,我的思绪随着飘飞。

他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儿,在父亲的一再劝阻下,他还是“冒险”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却没有看见挡在面前的重重障碍。可是细细想想,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坚持在荒无一人的岛上寻求一线希望,他找到了一艘破烂的船只,他把船上所有的木材都运下来,为自己打造了一艘小木船,还取了一些船上浸湿的火药和枪支。他靠着枪在森林中找到了一群野生动物,找到了自己的食物,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搭建了屋子。他不断地与野生动物进行着斗争,因为它们会闯进他的屋子。当野生动物都消失的时候,他学会了利用仅有的一些种子种植各种粮食,当食物被动物偷走时,他又想办法捕捉动物。他学会了做面包,他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他就这样度过了几十年。几十年以来,他每天坚持写日记,计算着自己在荒岛上的日子。他经历了与土人的战争,拥有了“城堡”“乡间别墅”,“忠臣”以及这个荒岛的主权。困难之中,他学会了乐观的面对生活,如何利用自己坚强的毅力。

在困难面前,他曾经困惑,曾经害怕,曾经抱怨,甚至曾经绝望,因为他所面对的困难是一般人所不能体会的。在一度的绝望之后,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生活给你的难题。的确,我们时常抱怨,为什么别的同学没有我努力,却获得比我好的成绩。为什么别人总是看到我的缺点,而看不到我的优点?其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你坚持了,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胜利只属于努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坚持到最后,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一定会失败,更不可能看到自己成功的一天。?

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与鲁滨逊比起来是渺小的,在学习中,因为一点困难而放弃努力的同学很多,因为他们禁受不住挫折,仅仅一次挫折怎么足以让我们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要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如何能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切事物。就像鲁滨逊那样说服自己,告诉自己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一切,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鲁滨逊的乐观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乐观能让我们永不言弃,对学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对生活有热情。?

我们更需要毅力,鲁滨孙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能够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毅力能够让我们不怕困难,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一切的力量来克服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们经常不能坚持完成自己梦想,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毅力,我们害怕困难,不懂得怎么面对困难,我们害怕自己会失败.其实毅力是带给所有人夺取胜利之果的动力。只有有了毅力,我们才有希望继续努力,继续坚持。如果连追求自己理想的毅力都没有的话,又怎么奢望能够像别人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梦想中的终点呢??

划向终点,不曾相信命运的安排;战胜自己,孕育出那一缕奇迹……

【第3篇】

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这个充满了冒险、恐怖的故事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书中鲁滨逊在1632年出生在英国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着好生活。但他一心想当一名水手,便起船航行了。由于货船失事,鲁滨逊便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陷入绝境的他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勇敢挑战困难,依靠自己的智慧及勤劳,开垦种植、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终于活了下来,还救了俘虏“星期五”。最终经过28年的等待,回归祖国。

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是文中的鲁滨逊我在船上遭到风暴,我会向他那样与风暴搏斗才逃到荒岛获救吗?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没,被鱼虾所吞食;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展示在人们眼前的这个人物不禁令人遐思。主人公身上闪现的奋斗的火花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当今社会就需要这样的奋斗人才,会创造财富的人才,这样,我国才会快速发展。可是,现在社会上却有一些人不但不肯付出汗水,而且一心想着吃现成饭,总以为不付诸行动就可以拥有财富,那些流落街头的乞丐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他们一味“哭诉”自己的命运如何如何悲惨,却从来不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奋斗不息,甚至不觉得靠行乞来生活是一件多么没面子的事。在他们身上就大大缺乏像鲁滨逊那样的拼劲和对美好生活执著追求的信念。再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不同样需要具备鲁滨逊那样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吗?在鲁滨逊看来,天底下没有什么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活几十年,不单是他不服输的思想,超强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丰富的社会经验。鲁滨逊在岛上时,从没有放弃过要回到他原来是生活,这,也许是他活下来的信念!虽然鲁滨逊生活在远离当时社会的荒岛上,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脱离过社会,利用先前在社会中学到的知识使自己活了下来。如果他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荒岛上,那情况又会是怎样?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活几十年,不单是他不服输的思想,超强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丰富的社会经验。鲁滨逊在岛上时,从没有放弃过要回到他原来是生活,这,也许是他活下来的信念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寒假读完这本书,真可谓是如获至宝。这本书记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后,唯一幸存者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险经历和内心活动。鲁滨逊在岛上孤身一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下来。他从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岛上盖了间房屋,为了防止野兽,还在房子周围打上了木桩。来到荒岛,面对首要的就是吃的问题,船上的东西吃完后,鲁滨逊开始打猎,有时可能会饿肚子。于是他决定播种,几年后,他终于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学习也是这样,也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那样:“忙完春种忙秋水,学习学习再学习。”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很多困难,使自己不能前进,如果永不放弃,任何事物都将会被你自己征服。其实,当遇到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能做出超乎想象的奇迹。

人生,并非每一次灾患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常是福,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逆境的毅力和信心。鲁滨逊就是在逆境中磨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显示出了他英雄本色。鲁滨逊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