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00字

【第1篇】

群雄割据——《三国演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吧?没错,这句话就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能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我国古代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简单来说是群雄割据混战,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以及司马炎一统三国的故事。

里面的人物,我们都不陌生。有野心庞大的枭雄曹操,有仁厚爱民的皇叔刘备,有机智过人的军师诸葛亮,还有敬贤礼士的江东孙权等等。他们都是《三国演义》里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其中,我特别崇拜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在书中可说是一位最有智谋的军师,甚至遭到了东吴周瑜的嫉妒,几番陷害,却被诸葛亮漂亮的瓦解,甚至说出了“既生瑜,何生亮”一话。

不仅如此,诸葛亮也在军事上大放光芒,草船借箭,智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为刘备打下了很多江山。而且,诸葛亮也是一位忠臣,自刘备三顾茅庐就一直跟着刘备,帮助刘备进行的复汉计划,只可惜没有成功便长眠五丈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十分佩服诸葛亮!

曹操按照大多人的评价来说,他是一位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汉室是一位奸臣。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位枭雄是没错,有庞大的野心也对,但是,他是从一个贫穷的乡下出身的,看惯了人民的贫苦,也看到了人民被群雄纷争战乱的洗礼,他只是想要一统天下,还广大人民一个安康的生活。曹操一统天下的第一步,就是挟持了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即使曹操不做,也会有第二个人会做。他建立了政权,颁布法令,也适应了广大群众统一,和平的愿望。但是问题也没有这么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氏家族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挺佩服曹操的,他写的诗我也很是喜欢,磅礴大气,很有气魄!

也许,有些人觉得,我们现在又不用打仗,了解这么多军事干什么?其实不然,策略谋划并不只是能用在战争上,也可以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机敏,在遇到危险时,比平常人更冷静的思考。难道三十六计就对我们没有帮助吗?但是,可千万不能用这些计谋犯罪害人!

读书能让我们的词汇量增大,能让我们感到身心愉悦,能让我们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和道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物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如刘备的礼贤下士,曹操的庞宏气魄,孔明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肝义胆,赵云的赤胆忠诚,周泰的悍死卫主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书有很多,我们永远都读不完,我们应该孜孜不倦的学习,不管是国内名著还是国外名著,他们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我也会永无止境的看书读书体会书!

【第2篇】

读三国,传承中华文化

翻开那本放在书桌最角落的,书页已经有些泛黄的《三国演义》,历史的硝烟滚滚而来,而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画面也不断地涌现在脑海之中……

自统一了天下的秦朝灭亡后,楚汉分争,楚并入汉,再到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天下得以再次统一。而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魏、蜀、吴三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提到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作为一本出色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不只是反应了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在其中也塑造了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而在那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十分鲜明,他们或侠肝义胆,或赤胆忠心,或狡猾奸佞,或足智多谋。素有“虎痴”之称的许褚,是骁勇善战的勇者。对曹操忠心耿耿,多次救他于水火之中,而在曹操去世后更是哭到吐血,此等忠诚之心,着实令人佩服。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罗贯中在塑造人物时不单单去写人物的正面或者反面,而是把人物的优缺点都加以描写,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更饱满的人物。就如曾经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尽显奸雄本色。他下手狠辣,残暴奸诈。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明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胸怀大志,有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再如“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虽然勇武双全,但却也骄傲自负。在罗贯中的笔下,原本对我们而言分外陌生的历史人物,却仿佛出现在眼前一般真实。

除了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还多次描写了硝烟弥漫,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使人读来热血沸腾。而贯穿在其中的谋略也成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一大亮点。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虽没有足够的兵力对抗,但却不慌不忙,打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则疑有诈而退兵。待到醒悟时却为迟已晚。

罗贯中并不只是单单的描述历史,而是把这些历史化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令人沉醉其中。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看烽烟下,群雄争霸,无数人民为了和平和统一参加这一场纷争之中。

这是一部充满“宝藏”的经典名著。然而在当今社会,现代文化不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很多人忽视了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文学名著。像《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巨作,有很多的人却不愿去读,除了古言难读以外,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名著很多人提不起兴趣去读,或者是读到了一半便放弃。

然而,读三国,不仅只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回顾一段历史,即使如今硝烟再无,书中所展现的忠义,为了和平与统一的奋斗,以及这其中众多的谋略和思想都是我们不能够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一直在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最亮丽的光芒,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发掘其中的魅力。

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经典的著作也是相伴相随。品读经典,或许也是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吧?

【第3篇】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多少优秀的作品被留下来,有多少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被发扬继承。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也许会消失会被遗忘,但是那精神和品质却不会因此而消失。

而诚信,则是我们所继承的优秀品质之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已有太多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诚信的故事,留下了关于诚信的诗词佳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有讲到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这也让我认识到,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这是莎士比亚说的。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那么别人也会对你诚实并相信你,若一个人总是满口假话,就算有一天说了真话,别人也无法相信你。

秦国时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他的变法改革,他下令在城门外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着众人的面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另一边的城门,就重赏。结果真的有人把木头扛到了另一边的城门。商鞅兑现了诺言,立即重赏了那个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商鞅他做到了,因为他的“信”,他在百姓的心中立下了威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变法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而与此相反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爱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他只能以自刎而告终。

一个因为他的“信守承诺”得到了民心,终得天下,而另一个因为他的耍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由此可见,诚信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这两个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所必备的。当你的诚信之门开启时,你前往成功道路上就会免遭被荆棘刺伤。

有一次曹操带领士兵打仗,经过麦地,麦子已成熟。曹操下令:如果有人践踏了麦地,就斩首示众。没想到的是,曹操的马因受到惊吓而了一片麦地。他立即叫官员治他的罪,拔剑要自杀。因为身负重任,经过官员劝说,他最后以发代首。那时把头发割掉是非常不孝的行为,而他严于律己,割发代首,做到了诚信。面对斩首这样的处境,他依然不忘诚信,坚守诚信,而对于拥有美好生活,处于安逸环境中的我们更应该心系诚信,做到诚信。

还有这样一个人,他会因为顾客多给十几美分而步行几公里到顾客的家里,将顾客多给的钱还给顾客。他就是如此诚实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之一 ——林肯。因为他的诚实,使得他的人生有所改变。从小职员变成总统,而这不是凭空得到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诚实”就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石。

无论是古代时的商鞅、曹操,还是现代的美国总统林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当你已具备这一品质的时候,不要将它弄丢,它可以让你找到真诚待你的朋友,也可以让你更快地完成你的目标。如果失去它,可能就失去了改变你人生的机会。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