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界宣言》原文及鉴赏

无名氏《北京学生界宣言》

呜呼国民! 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 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今又显然背弃,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纸空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②,则我与之交涉,简言之,是断送耳,是亡青岛耳,是亡山东耳。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 “不得之,毋宁死。” 朝鲜之谋独立也,曰: “不独立,毋宁死。” 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鉴赏】 

《宣言》仅五百余字,不分段落,一气呵成。但行文跌宕激越、义正词严,爱国忧民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宣言》虽未分段,文章层次却清晰可见:

第一段,从“呜呼国民”到“黯天无色”。开篇便向全国同胞揭示“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已有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 的严酷事实。并用“噩耗传来,黯天无色”来形容形势之险恶和全国人民的失望和悲愤心情。这是全文的中心议题,也是 “五四运动” 的直接起因。这种开宗明义,直陈事实,正体现了事件的紧迫性和陈述者的激愤心情。

第二段,从“夫和议正开”到“非正义也”。承接上文,从正面说明 “和会正开”是“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而且“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么?果能做到“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那倒是“公理也,即正义也”。然而,“和会”却“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这却是“非公理、非正义也”。此段由假设之肯定转而为否定之批判,使说理更为透彻,批判更为有力。

第三段,从“今又显然背弃”到“山东亡,是中国亡矣”。进一步批评“和会”将“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 的错误决定,不仅是推卸责任,而且是为虎作伥。因为“日本,虎狼也”,它“既能以一纸空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现在叫我与之交涉,除了“断送”,还会有什么结果呢?问题还不仅此,《宣言》进而分析了山东的战略地位: “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至此,作者痛心地指出: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事实上,从“二十一条”的内容也可清楚地看出,日寇对中国的野心蓄谋已久,它的罪恶目的是先独占中国,进而取代、灭亡中国。

第四段,在逐层分析了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的严峻形势之后,《宣言》向全国民众发出呼吁,对象分两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同胞,除了教育(分析形势,陈述利害)和启发(以法、韩两国对失土的态度)外,还用反激的语气呼吁国民奋起救国: “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此段在感情表达上虽有过激 (如“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等语)之处,但学生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爱国激情却是十分可贵的,而这种“恨铁不钢,情急语激”的情状,也正好表现了年轻人认识问题和语言表达上的某些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一连用了 “呼救”、“愤救”、“奔救”,体现了呼吁者由口头呼吁到行动救国的过程,体现了国民被 “呼救”转而主动“愤救”,进而“奔救” 的觉醒过程。二是对敌人,对那些 “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 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只用了两句: “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这是严厉的警告。

最后,《宣言》用简短有力的号召 “危机一发,幸共图之”结束全篇。言简意沉,催人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