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遗嘱》原文及赏析

邹韬奋《遗嘱》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睹人民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但四五年来,由于环境的压迫,我的行动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疾病经年,呻吟床褥,竟至不起,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愿以最沉痛的迫切的心情,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早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死后,希望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可对医学上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安。我妻沈粹缜女士可参加社会工作,长子家驿专攻机械工程,次子家骝研究医学,幼子家骅爱好文学,均望予以深造机会,俱可贡献于伟大的革命事业。

1944年6月2日 口述签字

【鉴赏】 

邹韬奋由于长年奋力工作和写作,积劳伤体,虽然刚及“知天命”之年即与世长辞,但他的极为通达、成熟的人生观、宇宙观及社会政治观,确已臻于完美的最高境界,堪为国人千年不易的楷模。他这种人生宇宙社会政治观,表现在他不长的一生的全部著作、全部言行、全部社会活动里,而最集中深刻挚切的表现,则莫过于他在弥留之际所口述的这一篇遗嘱。

邹韬奋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青年时期投身新闻出版事业起,自始至终是站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政治思潮的最先进的行列里,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和富强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自然就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自然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奋斗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他整个的生命与生活,都是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他去世前,曾在党的帮助下,先去了广东东江游击区,1942年又到了苏北解放区,进行了考察研究,目睹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生气勃勃、同仇敌忾、团结抗战,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全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全在中国共产党。因此他在这篇遗嘱里,恳切地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这一请求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思想家、爱国的革命志士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人心的吁求,也是这一篇极为精深的遗嘱的精神核心。

这篇遗嘱极其精练,言词不多,但句句掷地有声,每句话都像合金钢那样闪闪发光。他首先概括地追述了他二十多年来都是“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这几句话确是对他的一生的准确的概括。文章接下去就进入最重要的话题,表述了他在抗日根据地考察的感受和体会: “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睹人民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表达了自己对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的崇敬与热爱,以及继续奋斗的迫切愿望。但是天不从人愿,一是环境压迫,行动受限; 更不幸的是一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他用这篇遗嘱表露自己对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厚的热爱之情,表达对当前政局的最大心愿: 团结抗战。他说: “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愿以最沉痛的迫切的心情,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早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情感何等的深沉,期望何等的切迫。再往下,文章虽是交待一些具体的后事,实则表现出他的思想修养的极高的境界: 遗体先解剖以供医学研究,后火葬而骨灰要送往延安。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向往,而更重要的是借此请求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并且叮嘱要把这份遗嘱也妥送延安,因为这份遗嘱无异就是一份邹韬奋用一生的辛劳艰苦、忠诚奋战所抒写的入党申请书。这是以生命、以一生的经历作基础的申请,这才是对党的最大信赖的表现。遗嘱的末尾,邹韬奋把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一一地托付给党,望党对他们加以培养,目的仍然是使他们能以自己之所长“贡献于伟大的革命事业”。通读全文,我们似乎听见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者心脏跳动的咚咚之声,仿佛看见了他那诚挚地充满深厚的崇敬热爱之情的可敬的面容。这真是一篇能表现我们民族精神之精华的,能永垂于后世的,感人至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