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默庐试笔》原文及赏析

冰心《默庐试笔》

我为什么潜意识的苦恋着北平?我现在真不必苦恋着北平,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北平西郊的住处,还静,还美。我的寓楼,前廊朝东,正对着城墙,雉堞蜿蜒,松影深青,霁天空阔。最好是在廊上看风雨,从天边几阵白烟,白雾,雨脚如绳,斜飞着直洒到楼前,越过远山,越过近塔,在瓦檐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还有清晨黄昏看月出,日上。晚霞,朝霭,变幻万端,莫可名状,使人每一早晚,都有新的企望,新的喜悦。下楼出门转向东北,松林下参差的长着荇菜,菜穗正红,而红穗颜色,又分深浅,在灰墙,黄土,绿树之间,带映得十分悦目。出荆门北上斜坡,便到川台寺东首,栗树成林,林外隐见湖影和山光,林间有一片广场,这时已在城墙之上,登墙,外望,高岗起伏,远村隐约。我最爱早起在林中携书独坐,淡云来往,秋阳暖背,爽风拂面,这里清极静极,绝无人迹,只两个小女儿,穿着桔黄水红的绒衣,在广场上游戏奔走,使眼前宇宙,显得十分流动,鲜明。

我的寓楼,后窗朝西,书案便设在窗下,只在窗下,呈贡八景,已可见其三,北望是 “凤岭松峦”,前望是 “海潮夕照”,南望是“渔浦星灯”。窗前景物在第一段已经描写过,一百二十日夜之中,变化无穷,使人忘倦。出门南向,出正面荆门,西边是昆明西山。北边山上是三台寺。走到山坡尽处,有个平台,松柏丛绕,上有石礅和石块,可以坐立,登此下望,可见城内居舍,在树影中,错落参差。南望城外又可见三景,是龙街子山上之“龙山花坞”,罗藏山之“梁峰兆雨”,和城南印心亭下之 “河洲月渚”。其余两景是白龙潭之“彩洞亭鱼”,和黑龙潭之“碧潭异石”,这两景非走到潭边是看不见的,所以我对于默庐周围的眼界,觉得爽然没有遗憾。

平台的石礅上,客来常在那边坐地,四顾风景全收。年轻些的朋友来,就欢喜在台前松柏阴下的草坡上,纵横坐卧,不到饭时,不肯进来。平台上四无屏障,山风稍劲。入秋以来,我独在时,常走出后门北上,到寺侧林中,一来较静,二来较暖。

回溯生平郊外的住宅,无论是长居短居,恐怕是默庐最惬心意。国外的如伍岛 (Five Islands) 白岭 (White Mountains) 山水不能两全,而且都是异国风光,没有亲切的意味。国内如山东之芝罘,如北平之海甸,芝罘山太高,海太深,自己那时也太小,时常迷茫消失于旷大寥阔之中,觉得一身是客,是奴,凄然怔忡,不能自主。海甸楼窗,只能看见西山,玉泉山塔,和西苑兵营整齐的灰瓦,以及颐和园内之排云殿和佛香阁。湖水是被围墙全遮,不能望见。论山之青翠,湖之涟漪,风物之醇永亲切,没有一处赶得上默庐。我已经说过,这里整个是一首华兹华斯的诗!

在这里住得妥帖,快乐,安稳,而旧友来到,欣赏默庐之外,谈锋又往往引到北平。

人家说想北平大觉寺的杏花,香山的红叶,我说我也想; 人家说想北平的笔墨笺纸,我说我也想; 人家说想北平的故宫北海,我说我也想; 人家说想北平的烧鸭子涮羊肉,我说我也想; 人家说想北平的火神庙隆福寺,我说我也想; 人家说想北平的糖葫芦,炒栗子,我说我也想。而在谈话之时,我的心灵时刻的在自警说: “不,你不能想,你是不能回去的,除非有那样的一天!”

我口说在想,心里不想,但看我离开北平以后,从未梦见过北平,足见我控制得相当之决绝——

而且我试笔之顷,意马奔驰,在我自己惊觉之先,我已在纸上写出我是在苦恋着北平。

我如今镇静下来,细细分析: 我的一生,至今日止在北平居住的时光,占了一生之半,从十一二岁,到三十几岁,这二十年是生平最关键,最难忘的发育,模塑的年光,印象最深,情感最浓,关系最切。一提到北平,后面立刻涌现了一副一副的面庞,一幅一幅的图画: 我死去的母亲,健在的父亲,弟,侄,师,友,车夫,用人,报童,店伙……剪子巷的庭院,佟府堂前的玫瑰,天安门的华表,“五四” 的游行,“九一八”黄昏时的卖报声,“国难至矣” 的大标题,……我思潮奔放,眼前的图画和人面,也突兀变换,不可制止,最后我看见了景山最高顶,“明思宗殉国处” 的方亭阑干上,有灯彩扎成的六个大字,是“庆祝徐州陷落!”

北平死去了! 我至爱苦恋的北平,在不挣扎不抵抗之后,断续呻吟了几声,便恹然死去了!

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早晨,十六架日机,在晓光熹微中悠悠的低飞而来; 投了三十二颗炸弹,只炸得西苑一座空营。——但这一声巨响,震得一切都变了色。海甸被砍死了九个警察①,第二天警察都换了黑色的制服,因为穿黄制服的人,都当做了散兵,游击队,有砍死刺死的危险。

四野的炮声枪声,由繁而稀,由近而远,声音也死去了!

五光十色的旗帜都高高的悬起了: 日本旗,意大利旗,美国旗,英国旗,黄卐字旗,红十字旗,……只看不见了青天白日旗。

西直门楼上,深黄色军服的日兵,箕踞在雉堞上,倚着枪,咧着厚厚的嘴唇,露着不整齐的牙齿,下视狂笑。

街道上死一般的静寂,只三三两两褴褛趑趄的人,在仰首围读着 “香月入城司令” 的通告。

晴空下的天安门,饱看过千万青年摇旗呐喊,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的,如今只镇定的在看着一队一队零落的中小学生的行列,拖着太阳旗,五色旗,红着眼,低着头,来“庆祝”保定陷落,南京陷落……后面有日本的机关枪队紧紧地监视跟随着。

日本的游历团一船一船一车一车的从神户横滨运来,挂着旗号的大汽车,在景山路东长安街横冲直撞的飞走。东兴楼,东来顺挂起日文的招牌,欢迎远客。

故宫北海颐和园看不见一个穿长褂和西服的中国人,只听见橐橐的军靴声,木屐声。穿长褂和西服的中国人都羞的藏起了,恨的溜走了。

街市忽然繁荣起来了,尤其是米市大街,王府井大街,店面上安起木门,挂上布帘,无线电机在广播着友邦的音乐。

我想起东京神户,想起大连沈阳,……北平也跟着大连沈阳死去了,一个女神王后般美丽尊严的城市,在蹂躏侮辱之下,恹然地死去了。

我恨了这美丽尊严的皮囊,躯壳! 我走,我回顾这尊严美丽,瞠目瞪视的皮囊,没有一星留恋。在那高山丛林中,我仰首看到了一面飘扬的旗帜,我站在旗影下,我走,我要走到天之涯,地之角,抖拂身上的怨尘恨土,深深的呼吸一下兴奋新鲜的朝气;我再走,我要掮着这方旗帜,来招集一星星的尊严美丽的灵魂,杀入那美丽尊严的躯壳!

【鉴赏】

《默庐试笔》是冰心于1940年2月为香港《大公报》所写。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冰心一家于1938年辗转到达云南昆明,后又因日机轰炸迁到郊外的呈贡,住在“华氏墓庐”,冰心将它改名为“默庐”。

冰心的文笔,一向以典雅清丽而著称,本文虽也具有这一特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文章所展示的另一面: 字里行间爱国心声的激昂奔涌和苦恋乡思的深厚复杂。正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了那困顿曲折、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体验到了家园不保、民族遭辱的切肤之痛,才使得素以博爱、温情为题材的冰心也以笔为矛,在这篇“试笔” 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恶和一腔澎湃的爱国热忱。

全文在形式构成、文风、意境上,都自然地分为一、二两个部分。从整体而言,形成了先抑后扬、先缓后急、先隐后显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力量,又使主题的表达不至于直白浅近,保持了文采斐然、描绘细腻的风格。

第一部分以一句自问“我为什么潜意识的苦恋着北平” 开头,别具一格地将心中情感悄悄 “藏” 了起来,把读者,也试图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现实中所居住的默庐——“我现在真不必苦恋着北平,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北平西郊的住处,还静,还美”。接下来作者就详细描绘了默庐四周静美的自然环境。楼前楼后听雨观霞、送日迎月、湖影山光、独处待客,可赏“呈贡八景”,俨然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作者调动了声音、色彩、光线等感官功能,将默庐之美写得灵动清新,如现纸上,令人神往。接着,作者又回忆生平郊外的住宅:国外的伍岛白岭、山东的芝罘、北平的海甸,都或有缺憾,从对比中得出了“默庐最惬心意” 的结论,“这里整个是一首华兹华斯的诗”。至此,回应文首设下的潜台词:有了如此静美的住所,似乎的确不必再苦恋着北平了。文章在舒缓、委婉中始终没有将深藏的复杂情感表露出来,“抑”得巧妙,“隐”得平和,为第二部分意境的突变、情感的倾泄作好了铺垫和蓄势的准备。

第二部分开始,以“旧友来到,欣赏默庐之外,谈锋又往往引到北平” 为过渡,借别人之口将文笔引向了对北平的描述。多用短句,语势急促。六个“人家说”贯穿了北平特有的风土景物、风味特产,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北平一草一木的熟稔;六个“我说我也想”将浓厚的思念之情传达得层层叠起、细腻入微。紧接着文章笔锋一转,以痛苦矛盾的 “自警” 之语引出了心灵深处难言的复杂情感: 苦恋北平。一生之半居住北平,是“恋”之发端; 民族危亡的历历往事,是“苦”之源起。作者慧心运剪,以一幅幅画面的拼接串起了数十年的历史演变,沉痛地道出了 “不挣扎不抵抗” 是北平之所以 “死去” 的实质所在。接下来,作者以大量篇幅,冷静地细细勾画出亲眼目睹北平被占的一幕幕情景,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侵略者的憎恨,对执政者不抵抗政策的悲愤。最后,作者将埋藏了许久的情感倾泄而下,痛快淋漓地表达了激昂奔涌、奔走呼号的满腔民族正义感和责任感,展露了自己爱憎分明、坚定高洁的精神境界,在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声中结束了全文。

《默庐试笔》通过前后两大部分的巧妙衔接和互为映衬,立一点而揽全局,以静美的默庐为起点,尺幅千里,不仅充分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主题,同时还揭示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存亡的辩证关系。构思精巧,意旨鲜明,情真意切,文采飞扬,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试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