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希斯高尔《“水手长,接替我!”》原文及赏析

我一小时又一小时地拿着枪面对着其余九个水手。在海上漂流二十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一直坐在救生艇尾,把他们全都制约起来。要是开枪的话,在这么近的距离之内肯定命中。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谁也不敢贸然地袭击我。不过,从他们愤怒的目光看出来,他们都憎恨我。

特别是巴雷特,他当过水手长。他用沙哑的声音说:“斯奈德,你是个笨蛋。你,你无法坚持下去的! 你现在半睡半醒啦!”

我不哼声。他说得对。一个人能坚持多久不睡觉?在大约七十二小时里,我不敢眨一下眼睛。我现在快要打瞌睡了,霎时间他们就会向剩下的那丁点淡水扑去。

最后的一壶淡水就放在我双脚下。也许只有一品脱。也许只够每人几口而已。尽管如此,从他们充满血丝的眼睛可以看出来,为了那几口水他们可能杀掉我。作为一个男子汉,我顾不得那么多。我再也不是失事的蒙塔拉号的三副了。我不过是阻止他们渴望得到淡水的一枝枪。而他们都舌头肿胀双颊凹陷,有点疯了……

我判断我们肯定在离阿森松岛约两百英尺处。现在暴风雨过了,大西洋滚滚的浪涛变得平缓了,早晨的阳光炎热,热得灼人。我的舌头肿得足以把喉咙塞住。我多么希望用我的余年来换取一口淡水啊。

然而,我是个带枪的人,救生艇上唯一的权威。我知道:一旦把水喝光,那我们就会一无所望,只有等死。只要我们能期望得到一点水,我们就有生的希望。我们非得使这种期望尽量持久。要是我对咒骂和咆哮让步,要是我不挥舞手枪的话,我们几天前就把最后一壶淡水喝光。现在我们全都死了。

水手们不划桨了。他们早就没力气继续划桨。我面对着的九个水手看来象一群满脸胡子、衣衫褴褛、半裸体的野人,我的模样也和他们一样。

他们不是盯着我的脸, 就是盯着我双脚下的那壶淡水。杰夫·巴雷特靠我最近,威胁最大。他个头大,秃顶,脸上有伤疤,一副凶相。他身经百战,每战都给他留下了印记。巴雷特睡过了——事实上,他大半个晚上都在睡——我真羡慕他的福份。他已经不困,那双眼睛一直眯成一条缝威胁地盯着我。

他时而用他那沙哑的破嗓子奚落我:

“你为什么不认输?你无法坚持下去的!”

“今天晚上,”我说,“我们今天晚上就分享剩下的淡水。”

“到今天晚上我们有些人就死啦! 我们要现在喝!”

“今天晚上。”我说。

难道他不明白,要是我们等到晚上才喝的话,我们就不会出汗出得那么快吗?不过,巴雷特是情有可原的,干渴已经使他神经错乱。我发现他要站起来,眼睛已流露出他的企图。我用枪对准他的胸膛,他又坐下来了。

二十天前,就在奔向救生艇时,我出于本能急速地抓起我那枝德国制造的鲁格尔半自动手枪。除此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巴雷特和其他人把那点淡水保住。

这班笨蛋竟然不理解我也像他们一样渴望喝上一点水吗?不过我在这里是个指挥,仅此不同而已。我是个带枪的人,是个不能不思考的人。其余的每个人只想到自己; 我却非得想到整个集体不可。

巴雷特双眼依然盯着我,等待着. 我憎恨他。我特别恨他已经睡过。他现在处于优势。他不会昏倒。

早在正午前,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跟谁搏斗,我的眼睑已经疲倦得抬不起来了。当救生艇随着波浪起伏时,我昏昏欲睡,头也不知不觉地垂下……

巴雷特监视着我。后来我连枪也拿不住了,模模糊糊地猜测将会发生的事情。他肯定会头一个抓住水壶狂饮,其余的人会跟他歇斯底里地嚎叫拉扯,而他只好同意分享。唉,我对此再也无能为力了。

我轻轻地说:“水手长,接替我。”

接着我便脸朝下跌到船舱底里……

当一只手摇我的肩膀时, 我连头也抬不起来。杰夫·巴雷特用沙哑的嗓音说:“来!喝口水!”

我莫名其妙地用双手撑起虚弱的身体,看着水手们,但我感到自己双目朦胧,只能隐约见到一些人影。后来我才意识到不是我的眼睛不行,而是夜幕降临。海洋一片漆黑,头顶繁星闪烁。

现在已经是我们在海上漂浮的第二十一夜了——当夜我们终于得到不定期货船格罗汤号搭救——不过当时我看到巴雷特时,还不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遇救的迹象。他跪在我身旁,一只手拿着淡水壶,另一只手稳稳握住枪对着其他人。

我凝视着水壶,仿佛它是个幻景。难道他们今天早晨没喝光那点淡水吗?当我仰望巴雷特那副可憎的脸孔时,它显露出冷酷无情。他肯定猜透了我的心思。

“你说过: ‘水手长,接替我’,对吗?”他咆哮着说,“我整天都制约着这班野人。”他手中一直拿着那枝鲁格尔半自动手枪。“当你是领班,”他局促不安地露齿笑着说,“当指挥,就要对其他人负责,你,你看问题就不能一般见识,对吗?”

(徐永健 译)

选自《羊城晚报》1984年4月1日

【赏析】

这篇小说展现了生命在非常情况下所激发出的瑰丽光彩。为了所有落难者的生存,“我”必须保存这壶水,因为此时此地这壶水早已不仅是十个人生理上的需要,它成了一种维持人们生的愿望的精神象征物。这种生的愿望一旦熄灭,人就会立即垮掉,生命将不复存在。于是,这个奇特的故事以一种奇特的矛盾方式展开,目标最彻底的一致表现为手段的最极端的对立,内在的最深沉的爱表现为外在的最强烈的恨。最精彩的是一直被“我”的枪制约着,与“我”尖锐对立着的巴特雷,转瞬间竟代替了“我”来制约其他水手,这一切矛盾和变化放射着一种激动人心的奇异光彩,让人在不可思议中深思细品,感受到一种博大、深沉、无敌的力量的存在。

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 在危急情况下,这种本能的需求常常会导致感情用事的失误。在读者的眼里,很容易理解那一壶水的意义,可是,那些漂流二十天以后濒临死亡的人已无法用理智去思考,本能使他们不顾一切,本能使他们失去了长远的目光。他们只想把那丁点淡水痛快地喝掉,别的就什么都不去想,也无法去想了。这时候,能制约住几个疯狂者的只有枪,于是,持有枪的“我”便自然地拥有了这种制约权,但这种权力同时带来的是一种责任,他必须为其他的生命负责,这是何等沉重的责任啊!须知“我”也处在与大家相同的生死煎熬之中,本能的力量不断地形成反作用力,但“我”拼命地战胜着“用我的余年来换取一口淡水”的诱惑,拼命地用理智抵制着感情用事的失误,竭尽生命的余力用枪口对着自己深爱着的,现在却用仇恨的憎恶的疯狂的眼光紧盯着自己的伙伴。这需要多么巨大的能量,这种超越生命本能的力量从何而来?作者让我们在强烈的震撼之中感悟到,那种博大的深沉而无敌的力量正来自一种无私的责任感。当一个人头脑里只剩下生理需求的时候,他变得“神经错乱”、失去理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光为自己活着的时候,生命就会在最艰苦最微弱的时候焕发出瑰丽的不寻常的光彩。正当人们为这种光彩所慑服、惊叹的时候,作品又掀起了一个巨大波澜,当“我”终于支持不住,“脸朝下跌到船舱底里”时,所发生的并非人们意料中的“狂饮、嚎叫、拉扯”,一声极其微弱的“水手长,接替我”,把一个神圣的责任放在了水手长的肩上。事情立即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危险的“敌对者”立即成了“战友”,最穷凶极恶的抢水魔鬼转瞬间成了护水神。这最精彩的一笔大大扩充了作品的内涵,它使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比巨大的潜能,只有神圣无私的责任感才能把这种潜能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