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无题》爱情诗赏析·〔英国〕

〔英国〕华兹华斯《无题》爱情诗鉴赏

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

我也敢坦然诉说

(不过,只能让情人听到):

我这儿发生过什么。

那时,我情人容光焕发,

像六月玫瑰的颜色;

晚间,在淡淡月光之下,

我走向她那座茅舍。

我目不转睛,向明月注视,

走过辽阔的平芜;

我的马儿加快了步子,

踏上我心爱的小路。

我们来到了果园,接着

又登上一片山岭,

这时,月亮正徐徐坠落,

临近露西的屋顶。

我沉入一个温柔的美梦——

造化所赐的珍品!

我两眼始终牢牢望定

缓缓下坠的月轮。

我的马儿呵,不肯停蹄,

一步步奔跃向前;

只见那一轮明月,蓦地

沉落到茅屋后边。

什么怪念头,又痴又糊涂,

会溜入情人的头脑!

“天哪!”我向我自己惊呼,

“万一露西会死掉!”

1799年 (杨德豫 译)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有五首诗都与一个名字叫露西的姑娘有关,往往被称为“露西抒情诗”或“露西组诗”。这首《无题》诗,就是“露西组诗”之一。

华兹华斯的诗,一般都有事实依据,而这露西指的是谁,各家猜测不一。

这首诗仅就选材一点,就可见华兹华斯的大家风度。这里没有妩媚的身姿,也没有动人的笑靥,没有绵绵细语,也没有海誓山盟。诗人是将一个流动的场景,推到读者面前:“我”在皎洁的月光下,走过平原,跨过山岭,奔向心爱的姑娘居住的地方,随着路程的延伸,那场景不断更换,心态不断变化,它像银幕上的镜头,缓缓地在读者面前闪过。在静静的夜幕下,“我”的所见、所想,每一次都牵动读者的心,令读者伴着他在夜风中前行。

诗人将他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溶在一起,使他身边的一切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那淡淡的月光、心爱的小路,那不肯停蹄的小马,还有果园以及山岭下边的茅屋,这一切都是多么亲切,多么熟悉,它们都是爱情的证明。而诗人的内在情感就伴着这周围的一切、伴着去约会的脚步声,像涓涓泉水流淌出来。

华兹华斯在他的著名的《抒情歌谣集》的《前言》中,曾强调诗歌创作中想象力的重要性。他提醒人们,在创作时“加上一种想象力的色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由此,想象成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诗人在这首《无题》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联想:他把在夜空中伴着他前行的月亮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从“我”去探望爱人上路开始,诗中每一节都提到了月亮:伴着月光,他开始出发;走过平芜时,明月高悬;登上山岭时,月亮徐徐坠落;快到茅屋前,月亮蓦地沉落。由此,他从心底发出一声呐喊:万一露西死了,怎么办?因为露西就是他心中的月亮。月亮突然沉落,他自然要想到恋人也会死亡。正因为这联想如此生动,诗的结尾处的那声呐喊才如此感人,这情之纯、爱之深,透过这最后的心理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结尾,仿佛是预言。露西真的死了,在长满青苔的岩石边上长眠。诗人在另一首诗中写到:

露西,她活着无人留意,

死去有几人闻知?

如今,她已经埋在墓里,

在我呢,恍如隔世!

我们不会忘记在月光沉落时“我”的那声呐喊:万一露西死了,我该怎么办?这里的“恍如隔世”就是为那声呐喊做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