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宁《“静悄悄的夜晚”》爱情诗赏析

〔俄—苏〕蒲宁《“静悄悄的夜晚”》爱情诗鉴赏

静悄悄的夜晚

一钩弦月

从阒暗的菩提树林后面升起,

阳台的门响了一声,

我听见了这轻轻的响动。

由于愚蠢的口角,

只有我们两人

没有就寝。

在这昏暗的林荫幽径,

在这甜蜜的时分,

花草弥散的芬芳,

只是为了我们,

为了我们!

当时我们都还年轻——

你才十六岁,我也不过十七。

你可还记得——

你纤手推开了门,

迎进皎洁的月色?

你用泪水浸透的手帕

轻按着嘴唇,

全身颤抖,

低声抽泣,

发叉失落一地……

我满怀柔情和悲愤,

胸欲裂,

心已碎了……

我的朋友,

如果我们能有

这样的自由,

我们定要唤回这一良宵,

让时光倒流。

(赵洵 译)

《静悄悄的夜晚》写于1916年。这时,诗人已经46岁。他在诗中回忆了30年前,即他少年时初恋的一段情景。那一年,他17岁,他心爱的姑娘才16岁。但诗人把这段往事描绘得如此生动细腻,绘声绘色,仿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夜晚,一钩新月从黑魆魆的菩提树后面升起。诗人听见阳台的门轻轻地响了一声,便猜到是心爱的姑娘在推门。那天夜晚,由于口角,只有他们两人没有就寝。但热恋中的诗人即使同心爱的人发生了口角,内心仍充满了柔情和幸福感。他觉得,在那昏暗的林荫幽径,在那甜蜜的时分,花草因他们相爱而吐芬芳,世间万物因他们相爱而欣喜欢庆。从“你可还记得”开始的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和精彩的部分。这一段描写充分显示了蒲宁高超的艺术技巧。他善于描写恋爱时的心理,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寥寥数笔便将一对恋人口角后和解时的复杂心绪坦露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心灵的强烈颤动。诗人清楚地记得,姑娘用纤手推开了阳台的门,皎洁的月光随之倾泻到屋里。姑娘用浸透泪水的手帕“轻按着嘴唇”,“全身颤抖”,“低声抽泣”,“发叉失落了一地……”仅仅通过这几个动作就把一个初恋的少女同情人口角时感到的种种委曲、她愿意同情人和解以及对他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年轻的诗人深深地被感动了,他“满怀柔情和悲愤,胸欲裂,心已碎”。他后悔不该同心爱的姑娘发生口角,认为这样做十分“愚蠢”,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要能再同她言归旧好。

在这个静悄悄的夜晚,尽管诗人同姑娘发生了口角,但使他永志不忘的是他们和解后的喜悦,这是诗人生活中少有的幸福时刻,是他永生难忘的一个“良宵”。因而诗人最后写道:“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自由”,“我们定要让时光倒流”,“唤回这一良宵”。

由于蒲宁不幸的家庭生活和他内向的性格,在他的全部创作中,爱情诗的数量并不多,写爱情中幸福时刻的诗篇就更少。这首诗的中心虽然写了他初恋时的一次口角,但读后使人能想象他们和解后的喜悦和幸福。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在蒲宁的爱情诗中占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