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第1篇】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家乡春节习俗,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过年就像既定程序。一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忙活起来,各有各的事情做。这不,忙着忙着除夕就到了。

依照往常的规矩,三十的当天早晨,母亲起床替我穿衣,我竟吃了一惊。要知道,这在平常时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接着,她又叮嘱我早晨不要梳头,说是以后烧菜做饭会掉头发在里面的。然而,我却依然我行我素,一边照镜子,一边却又在认真仔细地偷偷取出梳子来梳头。现在又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太有个性了!

不管怎样地来回折腾,母亲都会在除夕夜的那天晚上,烹饪了一桌的好菜,有糖醋排骨、宫爆鸡丁、红烧鲤鱼……还有我最爱的清蒸鲫鱼。这些佳肴可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菜,每一道菜都有美好的寓意。例如说:糖醋排骨意味着甜蜜的生活,宫爆鸡丁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红烧鲤鱼象征着年年有鱼,祝福家里的孩子鲫鱼跳龙门……每一道菜都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是我们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特有的民俗精华。浓郁的年味儿弥漫在这间屋子里,一桌桌的美食与大家的心积聚在一起,令人心生一股股暖意!这仿佛是一年之中家人最珍贵、最温暖的美好时光。

当然,一家人团聚一堂,少不了会聊起很多往事。吃完饭后,我们围炉而坐。母亲在闲聊中不知不觉地一双手一边比划,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起往事来:“想想我们小时候,吃的是南瓜藤和“麻头子面”搅的面糊,还有毛草根,喝的是凉水。记得有一次,我偷吃了家中的一根红薯,被我的爸爸打了一顿,屁股痛了三天。我们那时平时根本没有一件新衣服,家里大的孩子穿了小的孩子穿,只有过年时才会沾一点喜气,穿一双新袜子,但那也足以让我们惦记一年,高兴很久了。看看现在的生活,想吃什么喝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挣钱也比以前容易多了。你们的衣食住行可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孩子,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才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听母亲总讲这些过去都有点厌烦了,可在这除夕之夜,我感受到的是母亲儿时生活的艰辛,还有对过年的期待与快乐。和妈妈的过去相比心中感慨万千……后来在家人发压岁钱的喜悦中,温声细语的唠嗑中,我又渐渐地进入了梦乡,靠在母亲的怀里,好不舒畅!

第二天早晨,我缓缓地睁开眼,感觉年味还在嘴边,不舍得消释,也不舍得淡化……也许,这就是年味吧。

家乡的年味儿,好美!

【第2篇】

随着时间的缓缓前行,年的脚步也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近。这时浓浓的年味儿早已随着喜庆的风儿在大街小巷中飘荡。

说起家乡的年味儿,炒米味儿是不可缺的。腊月初,农村里的人家就开始忙活着炒炒米。他们先将沙子摊在锅里加热,再拿出早已晒好的熟糯米混合起来炒。不久,浓浓的米香就从锅里散发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们这些孩子忍不住馋,连忙抓一把炒米加一小勺糖泡在大碗中,炒米的香味和糖的甜味融合在一起,一旦吃起来就会狼吞虎咽,吃了一碗又一碗。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家乡的油烟味儿也越来越浓了。临近过年,许多人家都不忘炸春卷、藕饼、肉丸。一个个包好的春卷,藕饼滑入沸腾的油锅里,刺鼻的油烟为顿时扑面而来,呛得大人小孩咳个不停,可是孩子们却舍不得离开这个充满美味的屋子,看着锅里的春卷,藕饼渐渐变黄,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激动了。

丰盛的年 夜 饭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酒糟汤圆的香味。当浓浓的汤圆香和酒糟香进入我的鼻腔,我便立刻被它深深地陶醉了。

年味儿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定还是刺鼻的硝烟味儿。腊月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小炮竹,重温一番以往过年时的气氛。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拿出烟花礼炮迎接新的一年。一阵“噼噼啪啪”的欢腾后,张鼻便可嗅到浓浓的硝烟味,这浓浓的硝烟味中夹杂着人们的喜悦之情,也夹杂着人们对于来年的期盼。

正是这种种的味道和谐的混在一起才营造出一番浓浓的年味儿。

【第3篇】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东莞过年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家乡的年味要比东莞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岳阳,然后到了荣家湾。

在这里,我确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勺把蒸熟的糯米一勺勺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地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巷子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第4篇】

春节,我们国家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年又一年,同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年了,生活早已日新月异,不变的,却是那过年的气息,还是年味十足。

临近春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挤满了熙熙嚷嚷的人群,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谈笑声……声声入耳,此时,如同一场音乐会般此起彼伏,无论是买的还是卖的,都忙得不亦乐乎。生怕自己少买了什么,不能过一个“牛”劲儿十足的新年。突然一声巨响,一个花炮在人们头顶炸开,大家都抬起头来张望,一朵朵烟花在空中绽放,只是因为白天的缘故,显得并不是多么地绚烂。有人惋惜,真是可惜,要是晚上就好了,话未落音,远处的天空又是一阵巨响,又有着急过年的人放起了烟花,仿佛忽然之间,巨响声就一阵接着一阵了,此起彼伏叫着劲一般,就在这声声巨响中,年就来了……

除夕之夜,忙了好些天的人们也累了,乏了,工作了一年的儿女们也闲了,回来了,盼了一年的父母也笑了,乐了。一家老少,三世同堂,围在一块儿,或唠唠嗑儿,或一起动手包饺子(别看是饺子,这饺子可跟平时大不一样,饺子里呀,有的包的钱,吃到它的人预示着这一年一定发大财;有刚娶的新媳妇的,通常包着花生,预示着来年早升贵子),当然,看春晚是少不了的,这已经是几十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大餐……不只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深蓝的天空已经被爆竹、烟花染的如同白昼。“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将人们对大年初一早上的美好祝福带向了遥远的天际……

一大清早,推开门,满院都是红红的爆竹纸,母亲笑呵呵的说:“今年一定是个红红火火的丰收年。”等不急的小妹昨晚早已换上新衣裳,一句“新年好”后,吵着就要压岁钱,母亲笑着道:“这孩子!”小妹带着银铃般的笑声,跑远了……过年了,互相拜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亲朋好友,邻居乡亲,走家串巷,挨家挨户喜气洋洋的互送新年祝福。一句:“新年好。”拉近了你我的距离,让人心里暖暖的,乐乐得。互送祝福,拜亲访友,简单的问候,但情谊却绵绵不绝……

家乡年,又一年。

【第5篇】

过年了,太爷、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们回老家过年。我打小在那里度过无数个热闹传统的春节,喜欢一大家子放烟花鞭炮,所以每逢春节都有好几堆不同种类的炮竹等着我们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缩在空调房里怕出来。一直到大年三十前两天,才被太爷打来的电话风尘仆仆地催回老家。这儿几条街的小孩儿全是我儿时的挚友,老老小小都认得。看见我们拉着一车子年货礼品回来,眼里都闪着羡慕的光直说太爷、太祖母有福气。我听着有些愧疚。

太太祖母知道我们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准备好了春节的各项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里。我看到两位老人脸上红润的光。晚上内屋、堂屋里坐了两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厨房里忙着,太爷、太祖母被儿女子孙位坐在中间,不说话也不动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张宸熟稚嫩的脸上抚摸,傻傻地笑。吃晚饭,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风大,执意要在屋里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们被安排到条件最好的一间房里,我嘴里直喊冷。太祖母说:“有热水袋还冷?”我随口回了句:“哪有空调暖和?还没电热毯。”第二天,吃着太爷买来的全家乡最好的包子,太爷勉强问:“你们要不明天回家?别冻着了。”说罢,转身进了里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执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几堆炮竹放完。太爷、太祖母先是一愣,继而眼里洒满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电话叫了几家子一起来。烟花在低空中绚烂,鞭炮声在耳旁畔回荡,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说:“放炮竹可以驱散晦气,吓跑邪鬼。”这话虽是往年太祖母同样的叮嘱,却寄托了太祖母对子孙后代年年的嘱托,并祝福和希望老人仍开心地说着,唠唠叨叨。依稀地,一个小女孩儿正搂着老人的脖颈,是儿时的光啊,那老人怀念的旧时光。老人沉醉在那时光里。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点就看不到你们了。”我惊愕在那里,家乡里没有人告诉过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叹。我的心像被烟花末烫了一下。  
儿时,与太爷、太祖母在炮竹烟花中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决计要在家乡多留几天,好好把握在家乡的时光,好好欣赏家乡的炮竹,好好珍惜来自家乡的爱。

相关评论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