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作文600字

【第1篇】

春天冬天的脚步缓缓交替之际,在2013与2014挥手告别之际,在蛇与马的匆匆变换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也迎来了我们传统节日——春节。一个属于全天下炎黄子孙的节日

炮竹声中迎新年。在新年中放的最多的就是炮竹。你听!大年初一的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又很有节奏。我连忙穿好漂亮的衣服,洗脸刷牙后拉着爸爸去放炮竹。打开大门,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大家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拿着炮竹或打火机,气氛非常热闹。爸爸先拿了一个十分长的鞭炮,把它平放着能从门口放到路上。爸爸快速地点燃导火线,然后躲到一旁。只听“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油锅里的红豆子到处乱溅。大家都捂着耳朵,纷纷躲避,却也有止不住的激动与喜悦。炮竹声陆陆续续的止息,留下满地的红色炮竹屑铺在地上,仿佛一条红色的地毯,正在迎接新年的来到,春天的到来。炮竹声中迎新年,这是我们的节日。

舞龙灯中迎新年。“铛铛铛铛”随着锣鼓的阵阵响声,一支舞龙灯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我们村,这条龙是黄红相间的,龙头做工细致,神韵逼真,整条龙活灵活现,舞龙灯的大爷们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们各个精神抖擞。“咚咚咚锵”领头的一个拿着一个球,他把球往上一舞,大爷们在地上打了一个滚,龙也滚了一个圈,然后追寻着球。球又变了花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龙也就跟着后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大爷们越舞越带劲,龙就成了一个波浪形,周围的观众看得是拍案叫绝、拍手叫好、连连称赞。我们几个小孩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跳着拍手,手拍得红彤彤的也没空理会。接着,龙灯又挨家挨户地舞,每到一家,那家就会挤满人,热闹非凡,当然也不会少了我们这些孩子的身影。不过因为我们还太矮小,所以只有见缝插针才能看到,但是,我们也有不少福利,那就是每到一家,主人总会给我们抓一把糖,手中、嘴里、口袋中都是满满的糖,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龙灯之中迎新年,这是我们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华夏儿女的节日,是我们的节日。

【第2篇】

时值春节,而大地却披上了一件白茫茫的皮袄,人们并没有被那暴雪威慑到,归乡之情一如既往地,如烈火一般灼热而急切。

候车厅里坐无虚席,对于提早将近一的小时的我们一家人,不禁感到急躁。班车大约是七点多到,我们早了一个钟头,惺忪的我们混在这密不透风的人群之中,毫无精力去关注些别的什么。我与母亲垂下头去,昏昏欲睡。

大约过去一刻的时间,外婆想拿报纸出来解乏,便问我:“红色的布袋那里去了?”我朦胧的睡意还未消退,就答她:“你自己找啦。”她的目光扫过我们一遍,确实是没有那包的。“你把包放哪里了?”良久,我才仿佛是如梦初醒般的,发觉红包丢了。

尽管包并不贵重,但是春节失窃的事并不是好兆头,至少是为了来年的运势,我们急匆匆地去找包。外婆手忙脚乱地向人群最聚集的大厅跑去,或许一是为了看是否把它在了哪一角落,二是追踪那偷包贼。我想,这喜庆新年的,论人性道德,也不可能窃取那一包瓜果杂书的吧。

无可奈何之下,我和母亲只能像广播室求助。那里的工作人员是个大方得体的中年妇女,双颊并不显血色,给人以灰蒙蒙的气息,瞧见街上张灯结彩的嘘头,她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平淡了。不乏引人恻隐的是,这次新年,她大抵是回不了家了。而我们反倒去麻烦她,总有种不可谓的心虚蔓延而来。她对我们说:“有个包落在了检票口,不知是不是你们的。”说着,她热心肠地带我们去那里。 

在她耐心带着我们去检票口,又不遗余力地替我们检查遗失物品之后。“以后要小心点,春运人多手杂,要是真的是失窃了我们就找不到啦!”她像是打趣地说。外婆这时也赶了过来,与这位女工作员热情地道谢。

红包失而复得了。尽管是一包杂物,但我们仍是对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感谢不已。对他们无法的回家的遗憾这时也转化成了暖流,融化了苏城与家乡间冰雪的隔阂,一股莫名的欢喜在还未归乡前便浮现在了脸颊上。

这样的春节,好似是心与心之间的团圆,触摸到的是更温暖,更宽广的爱。

【第3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令我回想起了那个阴沉沉的一天。

“嘀嘀”耳边似乎回响着嘈杂的汽车鸣笛声。我困倦地睁开眼,昨晚为了赶快把作业都写完,到了很晚才睡下。我眼前一片迷茫,恍若置身于梦境之中。这时,母亲摇了摇我的肩膀,我才清醒过来,并想起今天的清明祭拜。

窗外,朦朦胧胧的山脉已渐渐褪去缭绕的白雾,而祖先的长眠之地也已不远了。

不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车子是停在山路上的一个小平台那儿。因为祖坟在山上,所以接下来的路都得靠我们的腿,一步步地走了。穿过树丛,沿着小径,爬啊爬,终于到了目的地。这是个好地方,正对着一片开阔的景色,风从对面的山那儿带来消息,带到这儿,让姥太太不至于太寂寞。我按着母亲的意思,先将青团子、香蕉、苹果等东西恭恭敬敬地摆上小台子,又将香点上,然后跪在坟前,规规矩矩地磕了几个头。抬头时瞥见墓碑上的字,不禁想起了小时太姥姥对我的好。至此,我的眼眶模糊了。

太姥姥住在木渎,平日里的来往交通不便,所以也就一年去个几次的。幼时,太姥姥总是教育我们这些小辈,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那位一心为国的介子推。他的种种行迹既造就了寒食与清明这两个传统节日,又将那珍贵的精神文化流传了下来。

还记得,小学时的春游,就是在清明节的前后。 春游那一天,第一个去的地方必定是烈士陵园。我们在那高大的石碑前放下小白花,从而领悟到、感受到那深深的爱国之情。

清明啊清明,我们将思念遥寄先人,而先人也将他们的谆谆教诲赐予我们。

清明是一条缎带,一端生,一端死,阴阳两隔,却又传递着深深的爱。



相关评论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