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

和风煦日,借着春风十里,伴着鸟语花香,我踏着先贤足迹,登上大别山的一角,观山水之胜景,领略革命的火焰。 

从车窗向外,我看见灰黄的石壁上蜿蜒着草绿色的丝带,时疏时密,时隐时现,好似它也在随着流动的云彩舞动一般。近处还有颜色深浅不一树叶,一簇一簇,团成球状,重叠在一起,很是可爱,让冷硬的岩石也不禁柔和了许多…… 

不觉间,已到了山脚下,我迫不及待地下车去领略写山间的空气,没有城市的工业气息,也没有人居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树木,花草,流水的清新和春日阳光的暖暖温度,我看见透过手指的阳光,似一团火焰燃烧着我的五指,使其渐渐透明,依稀可见里面流动的鲜红的血液,一如革命先驱们抛洒的热血,一时间我竟觉得手指的温度在不停上升,这温度径直传达心房,灼烫着我的心灵,热浪涌动不止。

都说作为中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的大别山一带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它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色彩。的确,回溯以往来看,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黄麻起义,还是那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转战大江南北,抑或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别山都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和地位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当然,深厚的革命历史资源也决定了它不可置疑的红色旅游地位,大别山一带分布有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等地。“千里跃进、将军故乡”说的就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核心-红安、新县,作为鄂豫皖三省交接的地方,同时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之处,换句话说,它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其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许有人觉得,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听起来仅是官方的书面文字,生硬而无趣。其实,于我来说,较为熟悉的也仅仅是通过书籍和电视剧了解到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小小片段。历史究竟如何,难以探寻,我也只是在一草一木中细细找寻着他们70年前可能留下的细枝末节,感受其间带给我的微妙的心弦颤动。

在沿着山间小路走的时候,我不停地想象着是否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也曾踏过我脚下的这条路?我扶着一棵参天古木,仰望着它,一缕阳光穿过繁密的树叶,直射我的眼睛,一刹那间,我似乎被它带着穿越了时空,跨越近70年的光阴来到了当年的大别山,朦胧中,我看见了那渡过黄河的革命战士们正怀抱希望向这里走来,他们神色憔悴,却步伐坚定,他们的眼睛里似乎有一团火焰在不停地燃烧…… 

近了,更近了,我听见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在我耳边交响,他们带着希望的曙光向我走来,恍然间,我激动不己,不知所措,正想仔细探看是,突然一阵清风扑面而来,带起树枝摇晃,枝叶沙沙作响,吹开顶叶,一束强烈的阳光带着火焰的温度灼伤我的眼睛,使我惊醒过来,原来,我还在这里。怅然间我看到了远处那直插云霄,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雾中巍然屹立,虽朦胧却不失庄严、豪迈,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诗“天涯明月共此时”,那么70年前的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的仰望着这山峰呢?我想,这是可能的吧!看着远处围绕着山峰的云雾,一时间我竟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硝烟滚滚,但眼前的安宁静谧又向我宣告了硝烟早已随着战争的平息而消失了。如今,我所在的,是一个革命战士们用鲜血与坚毅换来的和平年代。

随着我一步步地登上大山,一步步地接近山顶,我反而感觉越发的沉重,我带着一颗敬畏的心向大别山致敬,并试图更深入地了解它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资产。

有时,我也在想,是什么让他们坚定信念,齐心协力度过这重重难关?也许是爱国之心,也许是民族精神,也许是英雄壮志……我感受着脚下崎岖不平的山路,看着身旁栏杆外的斜壁,呼吸着山间的空气,只觉格外清爽,缓解了身上因爬山而产生的疲劳,再提步,继续前进,恰在此时,我想起了毛泽东曾在诗中写到“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不仅又想起了那些身经百战,衣衫脏乱但眼中燃烧着火焰的战士们,他们衣服上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标志,熠熠闪耀。这时我豁然开朗。心理学家说,人都是自私的,只是,有的是个体主义自私,有的是集体主义自私。而在这里,我看到了超越个体价值,团结一心的集体奉献精神,因此,他们不畏“雄关漫道”,不畏“岷山千里雪”,坚定信念,直取胜利!

站在一座山的山顶上,我的腿酸疼不已,也早已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我的心告诉我这是值得的。我抬头望去,四周围绕着我的是更好的山峰,它在告诉着我们--永无止境,如履步高峰一般,如人生道路一般,如中国革命一般。低首回望,我看见的是绵延不绝的绿色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带着欢快的节奏,涌动碧浪。人在这一刻显得渺小而又伟大,因为他们以瘦弱的身躯跨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高峰之前,但这还不够,他们永不停息,风雨兼程,奔波在前往下一个高峰的路途上!

我曾经还去过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了来自大别山区的百位将军事迹,参观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展览。远远的就看见了毛泽东的高大伟岸的雕像立在正中央,微笑着在向我们招手,亲切近人,而非不会让我们将他束之高阁。

在那广场上,有着一个三面建设三座凸现大别山红色旅游主题“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一座大型的高10米,长30米的汉白玉浮雕,上面雕刻的是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走出去徐海东、王树生、许世友、洪学智等14位大将、上将们的全身像和39位中将半身像以及96位少将头像镌刻姓名,分四层排列其中。我还参观了一座纪念雕像,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场面缩影,虽然内容清晰可见,看似很少,一览无余,但其中蕴含着无尽的,不可磨灭的红色革命历史意义。

大别山是一块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的土地,正是在这里留下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足迹。都是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所言非虚。据介绍,这里曾相继点燃了黄麻、商南,六霍三大农民起义的烽火,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也正是在这里,走出了三百多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总的说来陈展着四大部分,它们分别是辉煌历史、将军摇篮、浩气长存和红韵流长。看完这些,我久久不得平静,心中好似也有一团炙热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要将我带入这70年前的革命浪潮中去…… 

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不仅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也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回顾此一艰险的历史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了战略突击队,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击了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威胁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促使革命胜利。而,也正是在这一艰苦的革命岁月中,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体现了中国革命战士们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直面鲜血,勇于斗争,坚定信念,冲锋向前的可贵精神。

指尖流转的光线变幻多彩,正如时间从我的指缝中翩飞而过,不带任何眷恋地离去。人生恍惚,不觉间二十个春秋已过,细数当年英雄豪杰,不由得愧叹自身不如。有人说革命离我们太远,我们不必回首过去,只需放眼未来……不错,我们是要活在当下,但是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革命的火焰需要传承。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我们是要革故鼎新,但我们的首先要的是继承传统,植根于我们自己的民族,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民族精神不可忘!

我们要接过前人传递给我们的火焰,不仅要使其得到传承,还要使其发扬光大,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耀。居安思危,当使我们清醒,认清我们所处的位置与所担负的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当思安平来之不易,“中华之崛起”尚未完成,属于我们的时代正在进行……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