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的松柏扎根于心中

林间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敲击着两岸,奏出生命的乐章;野草夹杂于石缝之间,百折不挠,忍受风雨的摧残……亘古的痕迹在身边弥留,万物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自然的改变,换去了山腰上的袅袅炊烟,抹去了蓝天上单调的白云。世间的变化,不需水滴石穿的长久,便足以化作沧海桑田,唯有松柏立身在泥石之上,扎根于风沙之中,如一尊石像,不可动摇,展望千年。 

五千年岁月,法制森严,正如松柏之坚韧,傲然挺立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沐浴汉唐风雨,倾听宋韵之声,在永恒的国度长存。商鞅变法令秦国日渐强大,唐太宗减免租税则一改“茫茫千里,人烟断绝”之惨象,一代明君,法制天下。在这个人治盛行的国家,唯有法制才能造就如此瑰丽的文化。 

法乃一国之根本,即使风雨仍不可动摇它的地位,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这棵拥有松柏之韧劲的参天大树,将为祖国撑起一片蓝天。 

法律,给人一种神秘、威严而又崇高的感觉,它似乎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其实,它近在咫尺。法律的威严气息渗透到空气的每个分子之中,成为我们生命的一体,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道德、习惯及修养一样,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豆蔻年华的我们,拥有年少轻狂的心,无所顾忌。“知法”,“守法”只是一些代名词,有多少青少年真正了解法律的意义呢?法律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它为我们的青春买单。可多少无知少年因对它的一知半解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满18岁的青少年进行保护,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可却有不少青少年将它当作自己无知行为的庇佑。 

声声喧闹打破了校园的宁境,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少年的争吵斗殴,也许他们素不相识,只因几句无意的话语,便引起了纠纷,他们只是十五六岁的懵懂少年,何来所谓的深仇大恨?些许轻视的言谈,某个不屑的眼神,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刀刃发射的血光之间,原本含苞待放的花朵瞬间凋零,这血的代价,重重地敲响了警钟!法律是人们的保护天使,但若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为免死金牌,用来减轻无知所犯的罪过,那么必将有一天,它会将你扔进无底的深渊! 

年少不免轻狂,我们的情绪喜怒无常,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极易踏上一条违法犯罪的道路,将青春送葬。法律是明亮的灯塔,引导我们走向光明,一幕幕悲剧在眼前上演,人们不得不呼唤: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许多学校只重视分数而轻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叶圣陶曾经说过,作为老师的职责,应该是教人,而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淡薄,即使我们已拥有渊博的知识,也无法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若不学法守法,知识只会是助人登上罪恶之殿的云梯,断章取义的法制认知,以偏概全,终将是个悲哀。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规则,它们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法律本身的作用,虽然社会尽知对法律的执制,却缺乏了对大众的宣扬灌输,这一幕幕悲剧后面,每个轻视法律传播的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法,是无形的枷锁,肆意挣扎,去破坏宁静的生活,终将受到禁锢,无法挣脱,但如果我们学法守法,自强自爱,法律便不再是约束,精神及思想上的接受,才能让我们感到自由,这样,人们才能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法律终是人民生活的安全带,给幸福加上了保险锁。 

法制进校园,让法律的松柏在每位公民心中扎根,让这棵参天大树,撑起一个和谐的法治社会!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