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攀枝花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题记

如果真的可以千里婵娟,那又何必与你千里思念,纵是风雨千年,万里江山,也不及欣赏你的瞬间。尘埃落定,洗尽铅华,在历史的涤荡中难掩你沧桑的容颜...... 

攀枝花,一个年轻而迷人的名字。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君,日为朝,月为暮,君为朝朝暮暮。你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故事,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愿陪伴到底!

有幸和家人又一次参观三线博物馆。大门外墙上那几个苍劲的大字———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让我脚步急促,心绪激荡。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微缩场景,再现当年的生活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回到了三线建设那艰苦的日子。

在“三块石头架口锅”的场景旁,我思绪万千,那个年代住席棚子,连风沙都遮不住,更别说住人了,“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天当铺盖,地当床”, 风餐露宿,肩扛人挑,正是有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精神,有这样一群无私无畏的建设者,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心中无限感叹,当时国际形势复杂,1962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祖国的建设,他们打起背包,抛家弃子,跋山涉水来到这不毛之地,“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他们无私奉献的写照,当年他们正是风华正茂,充满理想,如今都已白发苍苍。爷爷伫立许久,触景生情,想必还在回忆那段激情的青春......

馆内游人如织,却没有大声喧哗,是对这段历史的尊敬。我站在一座蜡像前深情凝望着他,这就是可亲可敬的邓小平爷爷。他正在攀钢的厂区沙盘旁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呢,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我仿佛听见他在出谋划策。听导游讲,邓爷爷1962年来攀枝花考察,对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中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从此攀枝花开发建设随即大规模开展。

在这里听说一些有趣的事,咱们敬爱的毛主席也无时无刻不惦记着着攀枝花建设,“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攀枝花建设资金不够用,就把我的稿费拿出来”......可见攀枝花是他最关心的地方,把攀枝花建设提到战略高度。

攀枝花的建设离不开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当时在攀钢厂区选址问题上大家争论不休,周恩来总理指着一片小山包说,就这,弄一弄就平了,于是就有了弄弄坪,有了享誉海内外的“象牙微雕钢城”,作为攀枝花人更为有周总理的赐名而自豪。

正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大力支持,才能在这不毛之地矗立起一座崭新的钢城。我们这一代攀枝花新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建设自己的家园呢?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家园呢?

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三线精神和热血奠基了今天美丽的攀枝花。在三线建设牺牲人员墙上,不停滚动着的名字,警醒着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段不可磨灭的岁月,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三线精神是攀枝花精神,更是巴蜀精神。

走出博物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攀枝花在新一代建设者的努力下,越发展现出他迷人的魅力,阳光,空气,青山绿水吸引更多的游客,芒果,石榴,枇杷......飘香海内外,公路,铁路,航空逐渐完善架起一条条繁华之路,“钒钛之城,康养之城”,将会更加美丽。

三线博物馆。一部恢宏史诗,千明高亢的旋律。

丝路千里,迢遥而雾缈云稀,金沙拍岸,而高吟朗啸,踏勘于,煤铁之山;测绘于,钒钛之地。君不见,铁水东流,君不见,成昆大道,望浮云,而穿山越岭。壮哉!卓绝之苦。

此为英雄,攀枝花人也,此为英雄攀枝花城也,此为英雄巴蜀文化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