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是花 创新是果

批判是花 创新是果

批判是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其目的不仅限于批判本身,而是寻求新发现,给出新结论。可见,批判本身孕育着创新和创造。

人只有借助于批判性思维,不断挑战旧的认知,才能不断拓展认知的新领域。如果将人的思维比喻为一棵树的话,那么,批判是花,创新则是果实。

爱因斯坦曾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怎样才算会思考呢?我想首先是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意识,因为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代表已知的一切。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则是建立在对已知知识的突破和扩展之上。

因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因为对朱熹“理学”的重新审视,王阳明创建了“心学”。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创新都告诉我们:正是对固有理论、思想和观念的质疑和批判,人才得以不断摘取自己的创新之果。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早提醒我们不能只学死知识。因为知识都具有局限性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只习惯于因循和复制,对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或许是另一种灾难。

今天,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发展转型升级,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更多的创新成果来推动。不敢批判,何以创新?批判不同于简单的批评,它是建设性的。批判以探寻真理或真相为目的,社会理应为此创造宽容、自由的氛围。

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自由地盛开批判的思维之花,创新的累累硕果也会不期而至。我相信这也是众盼所期,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在这种期待中早日实现。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