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的苏州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寒假我亲身游历了苏州,循着小桥流水,探访古街。杜荀鹤这样评价过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在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确,正是水、桥,孕育了苏州人家的婉约。

我们一到苏州,就望见一条条河、一座座桥,苏州古城里,小桥、流水、人家,这般清新宁静。桥,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说不清一路上有多少座桥。我立于桥头,俯望水乡:一幢幢两层高的屋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道两旁,粉白色的墙朴素不多彩,却让人赏心悦目;不美丽,但有一种水乡特有的美。苏州的设计师似乎怕白墙太单调了,特地用了黑瓦加以衬托,一幢幢房子用马头墙隔开,一面白墙形似马头,由此得名。马头墙上铺着黑瓦,整体呈一个流线型,给人以舒畅感。在许多寒梅的衬托下,更显得白,体现了江南水乡那迷人的美。这马头墙还可以加以防火,我不由得惊叹古人的聪慧。

走下桥,便走进了著名的拙政园。据说这里是当年《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我们走入了傍水而建的房子内,那房子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了防腐,用的是砖,上层为了轻便平衡,采用了木结构。居室的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院子的墙高大结实,犹如包饺子般把家包得严严实实。你会说这样不够通透吧?设计师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墙上开了多个“漏窗”,让院里的空气流通,冬暖夏凉。就连那一扇小窗户,人们也要想方设法,把它精雕细琢,什么梅花图,桃花图……尽显江南的典雅。

水乡的地方有限,不能把房子全建在地上,于是人们就想到了“水”。人们把自己家往水上挪了挪,在水上的那部分就叫檐廊,那檐廊用浅褐色的木质栏杆围着,你把手轻轻搭在栏杆之上,顺着纹路行走,你便体会到了水乡的典雅。在檐廊上人们会沿河岸摆摊,鸡鸭应有尽有,柱子拴着绳子,绳子上挂着腊肉,腊鸡,咸鱼。游客坐在廊边,喝一口茶吃一口江南的特产,另有一番风味。有的人家挪出去多了,就在水下打一个桩基,立一根柱子,这就成了江南的“吊脚楼”。坐在廊檐上,只觉脸上微风徐徐,眺望两岸,梅花在寒冷中绽放,为白墙、绿水、灰天,增添了一些生机。

走出檐廊宽大通风的柴门,我走下台阶到了公共码头,我的面前又浮现出了妇女蹲在河边捣衣,水上船只川流不息的场景。我不禁感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用在这姑苏似乎也恰如其分了。

夜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州城点起了盏盏灯火,我蓦然回首,苏州婉约的味道就在这水、这桥、这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