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孤独 4.蒋小白的盼望

蒋小白是蒋教授的亲身儿子,他现在最羡慕的人竟然是丝丝,最盼望的是星期五到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希望和丝丝一样,上寄宿学校,这样可以避免每天都听到妈妈的神经质的唠叨和责备;而星期五呢,被他视作是“解放日”,因为丝丝一回来,就成了他的挡箭牌,他才可以避开妈妈的语言暴力了。

小白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因子,他的数学特别棒,而且对发明创造一类的东西兴趣非常浓郁,但除了数学老师,没有一个老师喜欢蒋小白。因为他除了数学成绩很优秀之后,其它的所有科目都只是徘徊在及格分上下,有的科目还考过零分。

成绩之外,蒋小白还有令老师头痛的地方,班主任向他妈妈抱怨说,你家的儿子好象从来就没睡足觉,他上什么课都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平时做什么也十分没精神,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畏缩得不行,总之一点也不像是当代少年人的样子。老师甚至暗示佟铁兰,蒋小白的心理不是很健康。

蒋小白就是这样一个人,呵呵,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蒋教授小时候是否也这样,因为蒋教授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蒋小白成为这样一个萎靡不振的孩子,与他的母亲有着很大的关联。

佟铁兰是那种对别人十分苛求的女人,虽然她在内心里其实还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但是她不能容忍小白身上具有任何一项所谓的“缺点”,她要儿子成为一个自己心目中完美的人,所以,从小白懂事那天开始,就领教了妈妈那如滔滔江水般绵延不绝的“唠叨”功,再加上妈妈不定期的“歇斯底里”症状的发作,令他十分惶恐和难以忍受。

可惜佟铁兰认识不到她的作为是对儿子有害的,她以为这是自己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样的“爱”,是一种严重戕害儿童心理健康的“必杀技”,小白天天生活在这样的语言暴力迫害下,心理想健康都难,所以他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他心里想的是,反正怎样努力都达不到妈妈的目标,都是要挨骂甚至挨打。

父爱的缺乏,在小白心里,也是一道难以掩盖的伤痛,可惜的是,愚蠢的佟铁兰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当然,这方面,教授以前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小白的父母离婚那年,他只有一岁多,对爸爸没有任何印象,也从没见过爸爸。在他懂事以后,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就问妈妈,我的爸爸在哪里呢?妈妈就告诉他,爸爸不喜欢男孩,一点也不喜欢,他不要你了!

佟铁兰永远也想不到,这句话在小白的心目中有多深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想,换了任何一个聪明仁慈的妈妈,都不会忍心用这样冷酷无情的语言来戳伤孩子自尊心的。

事实上是,教授的确不喜欢男孩子,他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女儿。当他在医院里守侯妻子待产时,护士走出来恭喜他说,你太太生了个儿子,这性格古怪的教授,竟然一言不发,转身就离开了医院。

这件事情,已经被佟铁兰反复地向小白渲染过了。这令小白内心十分沮丧,自己的出生竟然不受父亲的欢迎,这让他由此而深深地自卑。

但是,佟铁兰并没完全告诉小白实话,因为教授虽然像大卫·科波菲儿的姨婆那样讨厌男孩子,但他也和大卫姨婆一样心地非常善良。佟铁兰故意不告诉儿子,蒋教授其实很关心儿子,他经常把报纸上关于如何哺育婴儿的文章剪下寄给前妻;等孩子长大一些后,他源源不断地给儿子买一些儿童读物寄往上海,希望儿子自小就学会阅读;除此之外,每个月的生活费,他肯定是不会短缺孩子的,当他有钱之后,首先就汇出了一大笔款项给前妻,希望能给儿子能够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这一切,佟铁兰都有意地向小白掩盖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儿子恨父亲。而教授对儿子的爱,是远距离的,他不想很近距离地面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因为他不喜欢男孩子。所以,小白一次也没见过父亲,他因此就更加断定父亲是憎恶自己的。

至于那些漂亮的童书,统统都被佟铁兰收起来了,它们无缘与小白见面。因为愚蠢的佟铁兰认为,给孩子阅读这些“胡思乱想”的故事,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她不会明白,如果她自己从小就有了这些优美的文学故事的熏陶,那她今天就不会成为这样一个冷酷无情并且愚蠢和令人讨厌的人。

令你我都感到幸运的是,蒋小白虽然是佟铁兰的亲生儿子,但在他身上找不到一丝母亲的影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他都更多地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因子。

也就是说,蒋小白本质上是个善良宽厚的男孩子。虽然他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妈妈,性格变得懦弱和内向,虽然他看起来满身都是缺点,比如不讲究卫生、我行我素、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不用功、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但是,在我的眼里,他依然不失为一个“好孩子”,因为他从不存有害人之心,而且他的心里没有“恨”这个字,这一点他和母亲完全不同。他从不因为父亲曾经偏爱过丝丝,而对这个女孩有任何怨恨和嫉妒心理,相反,他常常对丝丝抱有同情之心,因为他太了解受到母亲虐待时的感觉了。

他盼望着丝丝回来,有一半原因是丝丝可以充当一下自己的挡箭牌,让自己喘一口气;还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他很孤独,家里多了一个妹妹,他其实是很喜欢的。虽然妈妈说丝丝不是爸爸亲生的,但对于他来说,丝丝还是自己的妹妹,他的确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