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膛

父亲的一个朋友家玩,看到她的厨房,设备其全,很多智能的工具,却都很新,锃亮的、整齐地排开。疑惑,她笑了,在外面吃惯了。确实,这么一个干净齐整的厨房,真像是一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姑娘。

关于老灶膛的那点记忆便倏然返青了。

那是家乡的老灶膛,典型的农家灶膛,正前贴了瓷砖,白色的瓷砖上满是油腻,后面没有瓷砖,两个深陷的洞口,全是木柴烧尽后的柴灰,前摆一方小矮凳,周围也是脏兮兮的烂木头。的确,这灶台挺土气,烟熏火燎却也很实在,质朴,这就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时候最爱看奶奶套着围裙在灶前生火。总是先点起一些易着的纸、本子,拿一把乌黑的、稍沉的火钳子,把它们塞入灶膛,接着,从一堆柴火里抱出一捆,一根根往膛里放,顿时,灶膛里就有了火光。橘红色的小火舌一口一口舔噬着木头棒子,不时有木头崩裂的“噼啪”声,脆脆的一声,像是火与木头的激烈碰撞。火光越来越大,最后,是火红的一片,发出沉闷的轰响,那烧尽的木块成了漆黑的焦炭,沉默地躲在灶膛深处。这时的火势已渐渐缓和,小凳周围温暖得像欣欣的春日。室外,是秋风萧瑟也好,是漫天飞雪也好,这儿,灶膛前,永远是春暖花开般的惬意。坐久了,脸上都会泛起温热的红润,而这时,奶奶也能放心了,粗糙的大手扔下钳子,又去忙碌别的琐事了,只待这小火慢炖,慢慢地把锅里的生菜烧成佳肴。

小火慢炖,不急不燥,不温不火,这就像是农人的生活状态,闲适自在。永远在路上,边走边看,观望他们所想观望的,留意他们所想留意的,不追赶,不多虑,品味漫长而美好的生活过程,品味一锅久炖成形、清新四溢、浓香醇厚的红烧肉,咀嚼那浸入肉里的农家味、柴木味,这个味道是城市炒锅、微波怎么都做不出来的发自内心的香。

农家老灶膛,是祖先留传千年的味觉密码,也是多少人内心对乡土乡情深深的怀念……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