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钟于我何加焉作文1000字

对于利益的取与舍,古人嵇康早已给出了答案:“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谋利,仕不谋禄,鉴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利益之于人生,也许可以是抵达梦之彼岸的凭借,但一定不是最后的目的。

生活在南锣鼓巷的北京市民,面对利益时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国家3A级景区的名头,带给他们的是丰厚的旅游收入,但昔日下棋遛鸟的青石路面被熙熙攘攘的游客挤占,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不再。所以他们选择了放弃,放弃景区所带来的利益。如果得到利益的代价是失去闲适的生活,他们宁愿不要利益。

沈复《浮生六记》有言:“若布衣暧,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相信南锣鼓巷的居民也有这般感慨,衣与食之类,温饱就可,何必大肆追求,到头来失去了“优游泉石”的心境呢?因为一时的微小利益,丢掉了本可享受安闲生活的机会,也许就是一种得不偿失吧。

《英汉大词典》的编者陆谷孙先生,有开会颁奖之事常常推辞不去,给学生做讲座却每每郑重其事。学生厚厚的论文他常认真写下大段的批语。舍弃名利的他,选择做一名平凡的“教书匠”。翻译家草婴先生,坚守着传播托翁著作的初心,把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翻译事业,清苦乏味的生活丝毫没有使他放弃,而是继续将托尔斯泰的著作一本本带到国人面前,给予中国人丰厚的精神食粮。为名利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两位先生摇了摇头。

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无一不能看出文人墨客对于利益的态度,他们自然有能力去追名逐利,却选择安居在陋室之中,过着物质贫困,精神却十分富足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为了利益放弃操守与闲适的生活?不可。两位先生摇摇头,笑着答。

反观古今数人,为了利益不惜放弃名节。终日徜徉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声色之中,到头来只不过换得一身浮名,一世空虚罢了。

对于利益,李白大笑:“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于利益,孟子大声疾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授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面对利益,苏轼摇头,继续饮雪牧羊;面对利益,陶潜淡然,继续望着他的南山……

古往今来不为利所驱的人们,他们的身上有一根骨头,面对利益,这根骨头不会弯下去。

为身死而不受的风骨,是人面对利益时最美的姿态。

名利为浮云,精神在高处。

名利视作浮云,精神自在高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