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900字

【第1篇】

人性的光辉

—— ——读《许三观卖血记》后有感

回眸尘封的故事,穿梭深刻的历史,我游荡在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读余华的作品总怀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事后又惊叹于作品的深厚底蕴。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总会有一些善良与正义的光点,像浩瀚宇宙中满布的星云,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苦难与磨砺

这段尘封的往事,发生在那个曲折探索的年代。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许三观家里的生活用品被戴红袖章的人收走了,以后都要在大食堂里饮食。“没想到只吃了一年,一年以后又要吃自己的了。”于是一家五口靠两口小缸的米艰难度日。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们脸上红润的颜色喝没了,身上的肉也越喝越少了,他们一天比一天无精打采。最终,许三观不得以卖血来改善膳食。其中有一句话,像荆棘鞭打在我心上,深深地刺痛了我。“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反观现在的我们,逐渐淡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我们老一辈人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复兴。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也需要发扬这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使我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尊严与人格

还是那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人民公社、大跃进后,全国上下又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许玉兰被戴红袖章的人带走批斗,并被剃成了阴阳头。接着被带到街上站着,并在胸前挂一“妓女许玉兰”的木牌。看到这里,我心里翻波涌浪,久不能息。这无疑是对人格与尊严的赤裸裸的践踏。然而,许玉兰却并未意识到,只是就着批斗的形式学下去。如今回眸这段久远的历史,我们不得不吸取前人的教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反对个人崇拜,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亲情与爱情

我一开始很鄙视许三观那种狭隘的爱和市井小民的形象。由于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带着妻儿去吃面条,却让一乐去吃烤地瓜。但在一乐得了肺炎后,他又沿途卖血至上海凑钱。凄凉的环境渲染,更是让我几次热泪潮眸。血在中国人的生存观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生命同等重要。我想此刻,他们的亲情已经超越了血浓于水。也正是亲情,使这种狭隘的爱变成了无私的付出和关怀,也成就了这个幸福的家庭。我亦对许三观娶许玉兰的方式深感诧异。一顿饭,一份礼,一个荒诞的理由,竟成就了这段离奇的婚姻。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夫妻二人矛盾不断。但在故事结束,二人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终于相依相偎。他们的爱情很简单,不需要丰足物资,只要能够携手共度这世间百态,彼此依靠就行。但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人性的善恶

许三观每次卖血前都要喝上七八碗水来稀释血液,透过这一行为,我感叹人性本贪。但许三观为了一乐,一路卖血至上海,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一善举,像是春天刚萌生的嫩芽永不败落。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摧残他的意志和人性,他仍然坚韧、顽强地与苦难默默抗争,纵使生活艰辛,他也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彰显了人性的美好。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苦难交响曲,它映衬出一个凡人,折射出一个社会。它就像一泉清流,透过它既可照亮自己,又可涤荡心灵。面对生活的苦难,许三观并没有抱怨当时的社会,而是痛苦挣扎,寻找出路,在无尽的辛酸中,折射出人性的美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第2篇】

苦难与温情

——读《许三观卖血记》

第一遍读这本书,唯一的印象就是迷茫。我不明白这样一本语言下流、情节荒诞的书会成为被推荐书目。可当我看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时候,我才感悟到这本书背后的苦难和温情。

关于爱情

书中许三观对剃了阴阳头的许玉兰说:“你已经在水里了,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想着救你,我要是也被拉到水里,就没人救你了。”

话糙理不糙,不管是许三观是怕他与林芬芳的事抖落出来自身难保,还是他怕许玉兰在他出事后失去依靠,他都希望救下许玉兰,他们因为对活下去的渴望而合在一起。

爱情有千千万万种,连接他们的不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那一种,而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这一种。他们担着对彼此的责任,也担着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所以他们活过了天灾人祸,度过了突发危机,就这样一辈子走了下去。日久生情,平淡是真。

关于亲情

一乐是许三观最喜欢的儿子,也是他最痛苦的耻辱。在这种心理之下,许三观对一乐的感情非常复杂,他因而做出了许多前后矛盾的事。可后来,狭隘的亲情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他们之间的情已经超越了血缘的界限,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

文中余华对一乐和许三观的描写让我数次落泪。那个倔强懂事的小男孩,在大是大非面前,遵从了自己的良心。为了给肺炎住院的一乐筹钱,许三观卖掉一碗又一碗的血,险些死亡。

大饥荒,有天是许三观的生日,他却把加糖的玉米粥分给了三个孩子,自己吃的却与平常一样。为了让孩子吃上一顿饱饭,甚至不惜卖血换钱。也许正是这一点点的温情,才让人们在苦难中有了希望,在惊慌中有了慰藉,在危险时有了底气。

关于生活

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书中的人物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或幼稚、或虚荣、或愚昧、或贪婪。

我起初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什么文化,从没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这类的问题,与我没有共同语言,不想与他们接触。

可我错了,我现在才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那个动荡混乱、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不停地奔波,不断地努力,只是为了活着。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可他们质朴的信念“做人要讲良心”,不知感动了多少像我这样走进他们世界的人们。

他们会向利益低头,会向现实妥协,可他们从未逃避过生存的责任,因为对未来的希望压倒了一切。

关于人物

我十分佩服余华的写作功力,在这本书中没有一个人物是脸谱化的,没有特色的,甚至是惊天大逆转的。

许三观是典型的小市民,他斤斤计较绝不吃亏。也许,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平等”。“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他是一个实实在在、内心强大、有许多缺点却真实可爱的人,更是家里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徐玉兰这个女人,我最初不太喜欢她。她把许三观拿回来的精纺手套给自己织成了一件线衣,许三观却仍戴着破手套。甚至是她与何小勇的孩子在许三观眼皮底下瞒天过海了九年。可当她为了儿子的前途把积蓄拿出来时,给许三观自己都忘了的生日多做了一碗糖粥时,我忽然发现她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堪。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对一乐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母亲。可她却爱她的家庭,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她泼辣、虚荣,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好人,但她勇敢无畏。

在文章的结尾,许三观嚎啕大哭:“我老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要是出点儿事,该怎么办呀?”短短一句话,我却从中尝到了人生百味,让我险些落下泪来。

如今我们只能从文字、影像中触碰到那个时代的冰山一角,无法亲身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我坚信,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隐藏在那苦难背后的,是永不磨灭的温情,是让任何挫折束手无策的希望。这正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第3篇】

《感动我的感动》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天,在读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我却想说:书中自有许三观!

许三观,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市民形象,然而在他的身上,又凝聚着许多闪闪耀人的人性光芒!

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你凭什么要我嫁给你?”“ 因为你花掉了我八角三分钱!”没错,这就是许三观与许玉兰婚姻的开始,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来说,这种方式似乎太荒谬可笑了!很多人会认为:他们是走不到最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我似乎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当许三观知道自己一直喜欢的大儿一乐是许玉兰和何小勇的儿子时,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尊严要受到维护,所以,他想尽办法去惩罚许玉兰,脏活累活全都推给许玉兰干,自己却躺在藤椅上悠哉!这时候,我心里对许三观是满满的厌恶之情。如果自己爱一个人,又何必因为他的过错去惩罚他呢,而是去试着原谅他,给他机会去改过啊!然而,老天似乎也不想让许三观悠哉,一乐将方铁匠的儿子砸破脑袋,因为没钱去赔偿,只好将许三观的家具等搬走,当许三观看到许玉兰蹲在门口哭泣的时候,他又有了去买血的心思,是的,他又去了!看到这,我才知道,他其实是爱她的,原来他惩罚许玉兰的行为,只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恨之切啊!再到后来的文革。许玉兰被当成妓女去批斗,许三观也没有抛弃她,而是选择了陪伴!“你已经在水里了,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想着救你,我要是也被拉到水里,就没人救你了!”许三观温柔的话语在耳边响起······是啊!这难道不是爱情的升华吗?试问天底下有多少情侣曾经海誓山盟说要一直一直在一起,而最后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做到不离不弃呢?爱情不是用嘴用甜言蜜语来支撑的,它需要的是在漫漫婚姻道路上相互磨合,相互支持与陪伴!

超越伦理,亲情至上!

世界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我的孩子并不是我亲生的.....许三观便遇到了这个会让无数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笑话:一个男人居然替别人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居然自己还不知道。许三观的心里也充满了愤怒·,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失望与难过吧!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居然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开始冷落一乐,赶一乐离开,带着二乐三乐去吃面条却唯独把一乐留在家里啃红薯,然而当一乐真的离开时,他又去慌忙的寻找,当一乐大病时,他又开始了卖血之路,当地的一个小镇上,一路颠簸,到上海,这途中,每过一次地方他都要去买血,最终直到自己虚脱,躺在医院里‘。是的,为了一乐,他甚至连命都不要了。但现如今呢,我们可以听到许多父母将自己的亲生子女丢弃的新闻,只是因为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残疾,或者认为孩子是个累赘,与之相比,许三观,无疑是善良的。他与一乐之间的父子关系,超越了伦理,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苦难是灾,亦是磨练!

11次卖血,n次磨难。每次卖血,都是为生活所逼迫,但也随着这,他懂得了如何生存,如何在困苦不堪的日子里咬牙挺过!在书中每当许三观去买血时,感觉我身上的每一条血管都在挣扎,更不要去想如果我去卖血了。但卖血似乎又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因为他卖血即是在卖自己的生命,但他恰恰又靠这种“卖生命”的方式使得自己生存了下来。挺过了荒年,挺过了文革,一家人的日子也愈来愈好,许三观,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了一家人的生命,换来了一家人的幸福,尽管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但他凝聚在身上的人性光辉,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发扬!

合上这本书,许三观的形象在我眼前浮过,现实中,像他这样的人还会有很多很多,他们不屈于命运,不抱怨生活,坚强,善良,富有责任感,然而如果换做是我呢,我如果在那个时代呢,面对如此多的苦难我又会如何让去做呢?呵呵,我不知道,或许,我连想都不敢想,现在的生活太安逸,太一帆风顺,也许我需要的,正是磨练。

书中自有许三观!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