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高中

最漫长的行走

“没有西天,没有极乐,只有永远无尽的长路,走着一代代不肯绝望的人。”

——题记 (摘自今何在《西游日记》)

西游是永恒的话题。然而,我不喜欢《西游记》 。

《西游记》中的那几个人物,小时候读着也觉得脍炙人口,现在想来却颇有些苍白。那唐僧太过老实迂腐、那八戒太怠惰愚笨、而那沙僧木讷得再无一言;妖怪们则不是穷凶极恶就是煞有心机,却一个个都想要长生不老。可是自古从杨戬到后羿,从织女到嫦娥,长生不老给人带来的大抵只有烦恼而已。

唯一重中之重的“人物”,应该是那只生性好斗的泼猴。他心里装着无尽的疑问,这什么这个世界如此不平等,天上地下都分出个三六九等?为什么人间要有痛苦、死亡而神仙却坐享极乐奢糜?他下阴曹、撼龙宫、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打不过他,菩萨罗汉收不了他,最后如来佛祖出手,才一巴掌镇住了他个五百年。

可是这样一个梗着脖子不服输的孙悟空,死心塌地跟着唐僧走上了世界上最长的路,一直走到西天尽头,只不过宋江招安般的得了个“斗战胜佛”的名号。回到花果山,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成佛的他,会不会寂寞?是否真的无牵无挂、无欲无求?

吴承恩写《西游记》,难道只想表现“反抗精神”抑或歌颂潜修身心的“四大皆空”?我认为他虽然创造了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的形象,但是他并没有很好的“塑造”他们。而唐玄奘西游绝不仅仅带回了真经,他理应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不是无情无欲的佛的形象在这天地间行走。

他们的故事不该是这样的。

唐玄奘出身贫寒却身怀大志,《大唐西域记》是他勇敢刚毅的人生真实写照。茫茫塔克拉玛干沙漠,连现代冒险家开着越野车都不敢贸然穿越,他却做到了一双脚、一副行囊,只是迈向茫茫戈壁,向看不见的远方前行、再前行。

你说他冒死付如此大险难道只为取回真经佛法?不,他是为了心中的真理,更是为了结束教派的争斗,那些高僧们只是依自已的心意去曲解经文,愚弄百姓,集聚民膏;而他要寻找带回那信仰本源的真谛:为了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为了“普天下众生平等”的理想和天下百姓疾苦的现实——他要用自己的寻找与努力来改变这个国家。

他是一个有深邃思考和果敢勇气的人,而不是那个滥好人却没见识的愚僧。

而他的三个“徒弟”,作为相似而又不同的形象,也有着追随他走这条路的缘由。悟空从妖而来,他有一股倔强的冲劲,也有屡屡碰壁受敌后的反思。为什么他一开始率众妖反抗天庭,后来却又走上西游之路?是为了就去玩上一把?不!他渴望力量,他是不服这神那仙的管辖拘束,但他也见证了时间和死亡的洗涮,也看到了神与妖们的另一面。

这条西行的路上,悟空他一直寻找着他心中的答案,他为民除害斩妖除魔,也和虚伪、心口不一的仙道作对——正义究竟是什么?就是要捍卫别人不让,但你要守住的那一点一滴。曾经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悟空,在佛祖面前也绝不会怯场而哑然无声吧!我相信,金箍箍住了他的头,却钳制不了他的心。

至于八戒、沙僧,些些小事就被贬离天庭,他们难道没有愤懑、没有挣扎、没有对命运的质疑?西天的终点,对他们究竟是解脱,还是回答?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走这条路,何尝不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我们每个人却又少有走这条路,少有在渺小的生命和极大的痛苦间为了一个更新的世界和芸芸众生的幸福平等而寻找答案。西游是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折射了人类永恒的追求——这条路,我们将一直走下去。

看过那么多西游衍生的作品,翻开《西游日记》时霎时一震,那句话是以玄奘的口吻说的,“没有西天,没有极乐,只有永远无尽的长路,走着一代代不肯绝望的人。”

怎能忘了西游。

我们都还在路上。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