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3000字

猫眼观人事 ——《我是猫》读后感 

他是明治时期日本的一位伟大作家,与鲁迅有几分相似——无论是生活的年代,还是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亦或是写作的风格,都是如此。他是《我是猫》的作者夏目漱石。他的文字下总是具有深意,具有一种讽刺的意味,一种对社会黑暗面的攻击力量。在这种风格的文字下攻击现实社会的力量更加触动人心,也是我对它独钟的原因。 

一只没有名字的猫讲述了一个故事,围绕收养了它的主人苦沙弥。这位苦沙弥是一位教师,而在当时“文明开化”实行中的日本,人们对于西方文化总是无条件接受和认可,许许多多人变得唯利是图,为金钱所蒙蔽双眼,坚信着“金钱万能”,因而身为教师,身为知识分子的他,却总是因自身的清贫而为人所嘲笑和蔑视。在这之中,一位名叫金田的暴发户,及金田的走狗小资本家铃木——他与苦沙弥曾是同学,与他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苦沙弥本身与金田素不相识,不过是他因他的弟子水岛寒月的一些事,得罪过金田的妻子,却招来了金田及他手下的人三番五次兴师动众的打击,而对此他却无能为力。 

书中的猫是为苦沙弥所收养的,对其称呼为“主人”。它不会说话,却懂得思考,在它的眼中,一切都显露出它们的本质。它作为一只猫,深深了解着人类的可悲与可笑,用辛辣的语言讽刺着人们的行为。 

批判人类的“忘本”时,它叹:人们总是赞叹上帝的万能,能够将所有的人造得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然而这恰恰也许正是上帝无能的表现。也许当初上帝造人时,也是想要造个千人一面,但是想着容易做着难,总是造一个坏一个,最终才弄成了人人不尽相同的尴尬境地。人类的面部构造,固然可以看成是上帝绝技的丰碑,然而不也可以断为其惨败的劣迹吗?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有些事换个立场就会看得清楚,而当事者却头昏眼花,慑于神威,这也不无可悲了。从这简单的一个思想片段上,我不禁感到人类有时的智慧确实不如一只猫,总是屈服于习惯和常规之路,被惯常思维的陷阱所困,有时甚至不分是非黑白。 

一位客人称它为“懒猫”后,它思:有些人评价事物总是形骸之外概不涉及,令人生厌。他们似乎认为,只有背朝天,头拱地,出上一身的汗,才能算得上是劳动。据说达摩和尚清心打坐,直至两脚溃烂,即使常春藤从石峰里爬出来,将他的眼睛和嘴封得动也不动,也不能说他是睡着了或是死了——他仍然在思索着大道恢恢,“阔然无圣”的玄奥禅机。若是只因外观上貌似沉静端庄,就将其认为是昏睡假死的庸人,这样的凡人,生就是一双只见其貌不见其心的瞎窟窿。 

猫先生,独具慧眼。 

苦沙弥身为贫穷的教师,总是觉得自己曲高和寡,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喜爱在别人面前大谈知识的可贵,教师的辛苦,而自身也有一些懒惰的毛病。小说伊始,就将他的这一面展露出来,这一点从书中的猫的眼中也可以观察得出:“咱家常常蹑手蹑脚地流进他的书房偷偷看,才知道他很贪睡午觉,不时地往刚刚翻过的书面上流口水。”“当教师的真够逍遥自在。咱家若生而为人,非当教师不可。如此昏睡也是工作,猫也是干得来的。尽管如此,若叫主人说,似乎再也没有比教师更辛苦的了。每当朋友来访,他总要怨天尤人地牢骚一通。”他睡时枕边放书,却从不多翻几页:“正如阔家公子,不听龙文堂茶壶的松涛声变难得安眠,同样,主人不把书本放在枕边便不能入梦。如此看来,对于住人来说,书本不是为了供人阅读,而是催人入睡的工具,是活版铅印的催眠剂。” 

即便如此,他的爱憎分明却丝毫没有假。他从不会为自己所处的地位而对教师和知识分子的身份有任何不满,也从不会因为金钱对实业家产生任何好感。他曾说过:“金钱比不上学识是不难理解的了!今天算个什么东西!难道不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吗?打个精辟的比喻,他不过是一张流通券罢了。”为他所养的猫也这样评价说:“让主人当实业家,就好像让太阳倒着转,命金枪鱼演说,让铃木不爱金钱一样,只是强人所难罢了。”尽管他平时有懒惰的毛病,但作为知识分子,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当时那只是充满了利益的社会也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吧。 

由于他这种不慕金钱的性格,自然地,他也有着不畏权势的作风。他有一名名为水岛寒月的弟子,此人当时已在国内顶尖学府中名列前茅,有望攻读博士。然而他却遭到了金田妻子和其他一些人的作弄和羞辱,甚至他本人毫不知情。因此,苦沙弥从初次见到金田妻子时遍毫不顾忌,毫不掩饰地表示出自己的厌恶之情,讽刺她“仗着她的大鼻子的权势”,在作为金田家的走狗的铃木初次到访时也不止一次表露过自己对她的厌恶。这也是后来他为金田所折磨的原因了。 

苦沙弥在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懒惰,好色,缺乏意志力,无聊而又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上有好胜之心……但是他有他自己的原则。正如他在家中失窃后的那种表现,似乎十分吝啬十分看重钱财,然而却能毫不犹豫说出“知识重于金钱”之类一样。 

与之相对的,铃木和金田便是只向金钱低头的小人了。铃木藤十郎曾与苦沙弥是旧时的同窗,处事圆滑狡诈。如猫所言,他“是个聪明人”,“认为当今世界应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反抗,而无益的争辩是封建时期的残余;人生的奋斗目标不在于唇舌,而在于实践,若事情能如愿以偿,就成了人生目的。”他便是靠这种“极乐主义”,取得了成功,挎上了金表,接受了金田夫妻的委托。由此看来,他不过是个向利益低头的,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不讲原则的人。 

而金田的做法边更加过分。他比铃木更加有钱财,有权势,因而他好仗势欺人,也小肚鸡肠。从他与苦沙弥的冲突也可看出,苦沙弥只是慢待了他的妻子,他便似乎觉得丢了面子般的,乐此不疲地大兴土木,对苦沙弥进行打击,硬是要出一口气。他买通许许多多的人,坚信总有一天苦沙弥回来向他投降。在猫的口中,他便是“最坏的人类”,“贪得无厌的人”。 

在书中,铃木、金田无疑是象征着在明治时期日本社会上许多愚昧的拜金主义者,而代表不与之同流合污、感叹世态着炎凉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除去苦沙弥,还有许多,如他的弟子水岛寒月、友人迷亭和哲学家独仙等。他们各具性格特征,他们对势利的社会表示不屑与不满,有着一定的进步思想,但是自身的表现却也不无卑劣,如苦沙弥的对知识方面的虚伪和虚荣。再以迷亭为例,他虽然机智而又锋芒毕露,长于唇舌之技,但是却玩世不恭,爱故作玄虚,爱用谎言作弄他人。作者对于这部分的人们有着很复杂的情感——他并不像对金田、铃木者之流一样全盘否定,心生厌恶,又无法对他们给予完全的肯定。他对他们辛辣的讽刺背后,也暗含着一种无奈的悲哀——不仅是因为夏目漱石本身就来自于他们之中,更因为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却也带有几分迂腐的色彩,使得整个社会本该最亮的一部分色彩也蒙上了一层灰。 

所有人物各具特色地演绎着整个社会的悲哀和愚昧,令我哑然和叹息。虽然在漱石笔下,每个人都不无悲哀,但我还是更加愿意站在苦沙弥和迷亭他们这一边。至少,他们在大局上可以明辨是非,尽管每个人身上的缺陷让人有些无奈和生厌,但是相对于完全以钱为命,以钱为处世之本的人们,他们也许更加正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类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悲剧,自己却难以自觉。不知道苦沙弥有没有厌恶过自己的懒惰虚伪一面?不知道金田是否为自己的仗财欺人感到罪恶?也许没有,也许他们都不曾发觉自己做错过什么。我想到伊索寓言中有过这样一篇:“上帝造人时讲人头上挂着两个袋子,自己的错误挂在脑后,别人的错误挂在脑前。所以人们常常发现别人的错误,却往往忽视自己的不足。”人们在对身上的缺陷进行评价时,总是对别人进行苛刻的审视,而当这种悲哀蔓延到整个社会时——也许,只有猫才能向人们揭露这一事实,只有透过猫的眼睛,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才能真正重新自我审视,自我反省了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