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游赏赤壁之景后,抒写的这一首千古名词,就把我带进了那三国鼎立,谁与争锋的时代,那段读起来波澜壮阔,热血沸腾的历史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各路猛士豪杰逐鹿中原,不论是煮酒论英雄的曹操,还是桃源三结义的刘备,又或是占有江东的孙权,好比看戏剧一样一出接着一出,这方唱罢那方登台,这些人物都被匠心独运的作者罗贯中生花妙笔地勾勒出来,洋洋洒洒地刻画出了生命力与真实感。一个个名垂青史、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就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

但群雄当中我唯独钟情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可谓是三国的智慧的化身,就连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都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

有着妖一样的智慧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何以见得呢!我觉得孔明的“智”首先集中在政治方面,诸葛亮喜欢游学四方,与荆襄的名流豪杰交往,常与颖川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等人谈论天下大事,自比管仲、乐毅,就连他的莫逆之交徐庶都称赞他说:庶与孔明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诸葛亮虽隐居山林,但天下形势他了如指掌,心中早已有三分天下的策略。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在隆中时,他就知道曹操不可与争锋,而东吴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提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天下有变,再出兵灭曹。这个策略是真知灼见,刘备正是按照这个方略,才成就他的帝王霸业。刘备去世后给诸葛亮留下一句遗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的忠心程度世人皆知,不但没有取代刘禅成为皇帝,而且自己一直努力维持朝政,注重军事向北伐魏,匡扶汉室,统一中原。真可谓是应了他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种忘我精神是极少数人才具有的,所以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还有他的那种忠贞不二,恪尽职守,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察言观色,能言善辩是一个外交家应具备的智慧,而诸葛亮可以说是完全符合这种人物形象的写照。赤壁之战前,在曹操百万军势的恐吓之下和面对主降之风日盛的东吴,孔明不得不只身试险前去说服江东文武,连刘抗曹。张昭、顾雍等文臣早已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所以必须先要难倒他才能说服孙权,张昭说:听闻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回应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呢!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东吴的谋士一个接着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却都被诸葛亮反驳得哑口无言。孙权见诸葛亮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便问他有何破曹之策,成竹在胸的诸葛亮分析了曹军的优劣军情,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茅塞顿开,对抗曹的信心倍增。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书中的孔明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智慧可谓是让后人为之钦佩,北宋诗人苏轼曾赞叹孔明用兵:“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平定南中叛乱时,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旗开得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于是又放了他,诸葛亮却不同于常人对敌一招制服,因为他深知: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为此不惜兵力折损,粮草耗费,对付孟获七擒七纵,使其计穷力竭,既畏孔明,又敬之如神明,最终孟获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致此诸葛亮才可放心伐魏。

学富五车,勤于专研的诸葛亮还擅于发明,如大大增强了军队运输武器、粮草的效率的木牛流马;可以一次性发射十支利箭,射程远、杀伤力大的诸葛连弩;还有八阵图、搭桥枪等一系列有利于作战的发明。才识过人、满腹经纶的他文学上还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斐然成章的著作,对当今学生教育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孔明的个人品德、工作作风、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生活作风,也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未出茅庐看清天下未来格局,三国人才济济只跟随刘备,视曹百万大军如击齑粉,善用计谋使文臣敬仰将士心服,三国里处处展现着他智慧的流露,这样的人物让谁一想到不立马肃然起敬、赞不绝口。但智慧展示的背后却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不然哪来的军事智慧,外交口才的展现,所以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时代里,告诫自己要勤奋学习,拓展知识领域,抓住时代机遇,立志成为一个能对社会有帮助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但心中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