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1000字

不息——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有感

“江声浩荡….”主人公小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降临伴随着莱茵河滚滚的波涛声,而奔涌向前、永不停歇的江河也真实而深刻地映照着,克里斯多夫人生长河的“声声不息”。

每当我沉浸于《约翰·克里斯朵夫》优美的文字,都涌起一个强烈的愿望:回到克里斯朵夫生活的年代,去往那个毗邻莱茵河的小镇,触碰这个战士孤寂坚强的灵魂,感受他生存之时、之地流淌着的音乐。

我想看看少年时代的克里斯朵夫,当亲情之音、友情之音、爱情之音怦然响起时,音符美妙却杂乱地混入克里斯朵夫的生活,他眼中燃起了自我的火焰。他面对身份地位悬殊的米娜母亲“冷漠而有分寸”的奚落后,愤然离去,不再纠缠于轻视、引诱他的米娜;他肆意、桀骜地发表着一个青年音乐家的骇世见解,因而被他人利用,破坏了他与公爵的关系;他不顾母亲的挽留与阻挠,在替人打抱不平惹下麻烦后,毅然踏上了去往巴黎的路程……

他远离了故乡的莱茵河,却从未远离过音乐与战斗。“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失去亲人后,克里斯朵夫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初尝爱情的果实时,他坠入了情欲的大网又挣脱;他初入社会,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却偏执又孩子气地坚持着什么。

诚如译者傅雷所书:“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克里斯朵夫渐渐成长了,也拥有了自己的朋友,有当时毫无知觉的葛拉齐亚,还有互爱互敬的奥里维。我想聆听他们交谈时碰撞的思想,我想,那应该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心;我迫切地想要告诉克里斯朵夫有一个叫葛拉齐亚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他,却又作罢,因为他们终将重逢。

看,不知何时,我已经将自己与克里斯朵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也曾经历过年少时的懵懂,对痛苦的事情举起拳头。我庆幸,命运多舛的克里斯朵夫未曾真正堕落,而我也从未放弃。我们于不同的时空,“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自黑暗走向光明,,在罗曼·罗兰细腻的笔触下相遇,互相治愈——“让我在你为父的臂抱中歇一歇罢。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当克里斯朵夫这条河流渐趋平静,他已白发苍苍,又奇迹般地与葛拉齐亚相遇,重温沉寂的爱情,又在葛拉齐亚走后,与音乐为伴。在故事的尾声,克里斯朵夫又梦莱茵河,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圣者克利斯朵夫过了河。……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的而沉重的孩子。……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是一个英雄的战斗史,,是一首磅礴的交响曲,亦是一条不息的河流。

岁月从未停歇,我们搭上人山人海的大船,与无数的人相遇、错过、重逢、告别,随着江流,漂漂荡荡,临近终点时,已是一叶孤舟,独自漂流。我愿意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遇到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或许否认过死亡,抗拒过死亡,却又不得不死亡。

但我始终坚信,人的一生可以如江河般浩大、磅礴。河流不止,生命不息。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