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00字

诵读经典品生活 踔厉奋发共前进

 ——读《论语》有感

捧一部经典著作,手掌摩挲间感受岁月的沉淀;细嗅书墨香气,体会与书香同行的欢喜;诵读箴言妙句,难忘字里行间流露的魅力……拜读了《论语》这本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章句的著作,加深了我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给予我生活中的启迪,精神上的滋养。它完整的价值体系,指引着我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也激励着我不断思考,不断前进。

于《论语》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整部论语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对人处事上,它总让我保持和平宽容的态度,使我的言行举止尽力去合于礼,合于义,合于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改善自己的性格,也让我在待人上有了更多的进步,将心比心,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相处中发现人与人之间处事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应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嫉妒,也不应因为别人的失败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尤其在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想:“我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多做一些去完善呢?”学会自省,有时候不仅能减少很多负面情绪,还能够提升自我。

于《论语》中,汲取踔厉奋发的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学生,我始终把学习作为最艰巨的任务,而在十几年的求学道路上,我应时刻告诉自己“任重而道远。”可能我天资不够聪颖,但我愿意抓住时间,刻苦背书,坚持锻炼……学习之路不可以止步于此,不能日渐懈怠,依然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与此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多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内外活动,开拓眼界,充实自我。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奋斗”作为自己青春的关键词。做到与时代同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祖国大地上绽放青春之花。

于《论语》中,探索社会问题的情理与法理。《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条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认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父亲,亲亲相举便是直率坦白;而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是直率。从当时的社会特点来看,他不是反对惩罚,他反对的是儿子告发父亲的行为。儒家核心是“仁”,儒家要提倡亲亲,所以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其实是个更符合当时时代的,忠于人们内心的选择。孔子提倡的解决方式,不论去劝谏父亲,或者代替父亲受过,这都是让父亲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没有在推脱责任。当今社会同样存在情理与法理的矛盾, 正义不可灭,公道在人心,我们坚定维护正义,是为了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免其受苦,是于私的责任;劝其收手,是于公的道义,叶公的正义可以更具温情。

有人说,读论语能读懂七成,理解五成,行动只能做到三成。但《论语》对我来说,它绝不是一本拿出来读一遍的书,它安安静静地在那里,时不时打开它,其中一句刚好给我人生的指引,生活的共鸣,这才是这本书最具魅力的地方。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