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1000字

【第16篇】

高尔基在《童年》中说:“只要是知识,就是蜜。”那么,我也可以说:“书籍就是知识。”因为在书中可以开拓视野作,陶冶情操。 

上月,我又重新阅读了童年。真切地感受到者与我不一样的成长环境——沉重自私和野蛮 

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读到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悲惨童年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在外祖父家的乡下童年,则是快乐有趣的。 

你若渴了,可以随时品尝到清澈的泉水;你若饿了,可以随时在院子里摘水果;你若累了,可以随时躺在草丛中。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外祖父去钓鱼。 

钓鱼那天,天出奇地好,阳光明媚,一抹柔和的阳光透过叶梢斜射在地上,让人一下子想到江南的碎花布,给人一种别样的唯美。 

外祖父总是放上诱饵,将鱼竿甩入湖中,再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地等待鱼的自投罗网,我总会轻手轻脚地观察水上的动静。忽地一瞥头,鱼竿的彩带在湖面上微微一动,泛起阵阵涟漪,我一声大叫,几乎同时,外祖父用手拉动了鱼竿,脚步后退,身子向后倾斜.,另只手早已跃跃欲试地看“胜利成果”。 

一条小鱼腾空而出 !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镶嵌在身上的钻石般璀璨,尾巴不停地摇摆,打得“啪啪”直响,一副似努力的模样。 

“好可爱!”我带着由衷地赞叹道。“那就送给你吧。”外公乐呵呵地说着边递给我。我把小鱼小心翼翼地放进瓶子里,乐颠颠地跑回家给妈妈看看我的成果。 

一路上,他不停地跳跃,刚一放在桌子上,它就来个“鲤鱼跳龙门”一下子就跳到桌子上,“啪”又一下“跳”到椅子上,它一步步地向湖的方向走去,想继续回到它的家,想与它的伙伴玩耍,与母亲谈心,可我却将它与那分离了。 

“送它回家吧。”妈妈也在旁,话语中没有一丝责备,反而轻柔柔地劝道。 

想到这,我立即带着它回到湖边,那一刻,它好像冲着我笑了笑,随机又消失在一片湛蓝中……

而我的童年也尽在其中……

读《童年》,忆童年。

【第17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是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书中真实地讲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故事。读完《童年》之后,我认为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奸诈、贪婪,是黑暗人物,尤其是他的外祖父。可同时我也认为他的童年是美好的,他还有他的外祖母,一个善良的老妇人,经常给他讲述一些民间的,关于正义的故事。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作者儿时那颗孤独的心。

《童年》也是一部真实的史书,它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黑暗的状况。

读过《童年》后我们都知道,高尔基儿时的生活环境是多么恶劣而又遭糕的,可是他又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他外祖母的谆谆教导,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正气凛然,不为他人所动摇。

有些人总是不听父母,他人的管教,我行我素,不注重品德,最终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被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们又会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做好榜样,没有好好管教自己。真是这样的吗?作为父母的他们,怎么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些人有好地生活环境,却偏不珍惜,误入歧途,那高尔基呢?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因为抢劫被抓入监狱,判得不轻,要蹲好几年的牢。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十岁,都尚在幼年,他们的母亲早在几年前就逝世了。他们平常都跟着他们的父亲生活,在上小学,日子贫苦,可是经过这场变故,他们连学也没得上了,又没亲戚接济,只好捡破烂。哥哥每赚得一些钱,就立马花掉。而弟弟却将赚得的钱存着,盼望看有一天能重回学堂,终于,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位好心人,那个好心人决定资助他,直到他大学毕业

十多年过去了,弟弟成了一名有名的大学者,而哥哥却打架、吸毒,他最终走向了监狱,在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天,弟弟问哥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哥哥回答说:“因为父亲的耻辱像一块巨石,压得我无法前进。”“是的,它的确是一块巨石,不过,它是我成功路上的铺路石”。弟弟说道。

没错,有时恶劣的生活未必会是一块阻挡我们前进的巨石,它也可以是一块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激励我们奋发努力,不断前进。

高尔基也是如此,我们要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能够不受外界所影响。

【第18篇】

利用今年闲暇的暑假生活,我阅读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它是高尔基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读后既感亲切又受到很大的震撼。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所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近代世界文学名著,其中我感悟到了高尔基对苦难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在父亲病死后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的故事,反映了阿廖沙苦难的童年生活,也展示了19世纪俄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勤劳的形象;《在人间》描述了阿廖沙11岁时由于母亲去世、外祖父破产而不得不走向人间,自行谋生并且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故事,五年后,他怀着进大学的梦想准备到喀山去;《我的大学》则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他不仅进大学读书,最终也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的境界只有一条,那就是苦难的道路,无论是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穷苦的贫民百姓,无论是一生名利荣章尽收还是默默无闻淡雅一生,人生百年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命运总是在人生道路上设置大大小小的障碍,跨过这些障碍、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再回首,你会发现你的一生多么意义非凡。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一类人面对挫折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害怕挑战,只会尽情宣泄泪水汇成足以淹没自己的苦海,最后越陷越深,无论再怎样挣扎也只是无尽的堕落,也有一类人与之相反,他们乐意并坦然接受挑战、克服挫折,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手中有足以打败挫折的利剑,纵然披荆斩棘浑身浴血,纵然数次跌倒满身伤痕,他们也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于是他越挫越勇,抵达充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然先经历苦难。只有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道路上,才能使人到达成功的终点。 

与高尔基相比,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因此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一切,即便遇到挫折,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做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前行;做一只凤凰,在烈火中永生!

【第19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拥有着童年,每个人的童年也不同。而《童年》这本书,就是讲述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在我的认为,那是一个十分悲惨的童年。

高尔基的外公,年轻的时候十分的能干,十分的精明,也很有才华。但是当外公老的时候,因为随着家道的糟糕,使家里和他一天一天的败落了下来。这让外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变得凶残、吝啬与刻薄。即使他在和外婆一起煮茶的时候,他也十分的吝啬。泡茶前,还要特别仔细的数着一片片茶叶,好像多一片茶叶,就会吃亏一样。他的残暴,让我不禁感觉到害怕,和对高尔基的同情:当小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论大还是小,就会被外公脱掉裤子揍上一顿。上了年纪的外婆也不能逃过外公的魔爪。

在高尔基的《童年》中,我看到了拥有着天使般的心的外婆。外婆善良,温柔,还十分的慈祥。她还十分的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对外公和家庭任劳任怨,从不抱怨。虽然,外婆面对的是,外公对她的毒打,生活所给她带来的困扰,儿子的不忠。但是这些都无法让她消失,在内心中对大家的仁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喜爱之情。我还喜欢外婆的勇敢,有一次:家里的染坊着了火,大家都不知所措,到处惊慌着,乱跑着。只有外婆挺身而出,冲进了恐怖的火海,“拯救”出了一桶十分宝贵的染料。我不禁敬佩起外婆。

外婆和外公最明显的差异,可以从对上帝的理解看出:

外公的上帝在童年时的高尔基来说,他的上帝在高尔基的心里可以引起恐惧和敌意,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感觉。这个上帝谁都不爱,总是用严厉的眼光监视着一切,他先在人们的身上找出坏的、凶残的、罪恶的一面。显然,他不相信人们,总是等着人们在他的面前忏悔,而且喜欢惩戒人们。高尔基记得,他因此曾不安的把我的心灵分类成两半。

外婆的上帝在童年时的高尔基来说,她的上帝在高尔基的心里是他周围事物里最美好、最神圣的,对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他的朋友。那些日子里,对上帝的思想感情是高尔基主要的精神粮食,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从中,我看出了高尔基对外公的厌恶和对外婆的喜爱,更是高尔基对外公的否认和对外婆的崇敬。所以,我觉得《童年》告诉我,无论生活对你怎样的不好,有什么样的困难,环境有那么的恶劣都好,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论在哪里都好,一定要有一颗勇敢,善良,健康和向上的心态。不能像文中的外公一样,残忍,凶暴和吝啬。一定要向外婆学习,有着一颗坚强勇敢,善良正直,健康向上的心。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