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1500字

【第1篇】

在为期短暂的假期中,我读了我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王称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国的刘备,赵云,诸葛亮,关羽……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夏侯兄弟……吴国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灵活的笔法将每一个人物描写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代一个红面长髯的美髯公关羽和黑脸大嗓门燕人张飞就在你身边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有感触。用兵如神的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个奸雄,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对曹操却有了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曹操也能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多疑善妒,但却十分有军事才能,也有识人慧眼,所属从将无一不是一代豪杰。为了笼络关武圣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恩,倘若曹操没有这份大度与识人慧眼,想必魏国也不会有当时那般规模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所作诗中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将华佗处死在牢房里后无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枭雄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这个最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外,诸葛亮也是前百年来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认为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过分析人心来设置计谋,敢问有这样的人作为对手,谁有能不胆颤心惊呢?

而与他对敌的魏国军事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人在战场上的而屡我诈你来我往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具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地方。

诸葛亮因用错马谡错失街亭,面临败军死亡之际一手空城计天下皆知诸葛戏司马,而出师表又是千古绝唱。诸葛亮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却有了另一种想法,这大胆的想法将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复看着这段空城计,后来总结出了几个问题。诸葛亮身处城池之上弹琴,司马懿率领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竟然恐惧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万人马。先不说有没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队伍进去探探虚实,为何琴弦一断就吓得全军撤退,我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大家都明白在几十万大军的噪音下司马懿是不可能听得到诸葛亮的琴声的,我相信诸葛亮也深知这点。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弹琴呢?原因就是弹给司马懿看。与其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宿敌,倒不如说他们两个是知音啊。弹琴正是暗示他们之间的知音关系。司马懿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不顾儿子劝阻强行带走了整只大军。不是他抓不到诸葛亮,是抓了诸葛亮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价值。

战国时期的猛将韩信就是好例子,一生专心听命于刘邦,帮助刘邦取得了皇帝之位,然而刘邦皇帝位子坐稳了之后,韩信就成了牺牲品,被刘邦暗杀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正是知道这种狐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会有空城计一说。如果他抓住了诸葛亮献给了曹家,那么自己也就没有用了,甚至是对曹家最大的威胁所在,自己不被铲除才怪!有才华他会留你?杨修怎么死的?正是诸葛和司马两人都想到这点,所以诸葛弹琴暗示两人知音关系并合作上演了一计空城计。

到了最后时光变迁,还是司马氏笑到了最后,统一了三国。这就是司马懿的睿智之处。也正好符合开篇所讲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理。

三国演义交给了我许多道理,也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做人要学习关羽的忠心,刘备的仁德,赵云的勇敢,陆逊的谦虚。而多疑的曹操,自负的杨修,鲁莽的吕布和贪婪的董卓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次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细细发掘品味,领会其中奥妙和道理,三国演义当中所包含的内涵十分庞大,是一部经得起反反复复阅读的好书,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带给我们自主的思考。

【第2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时出现的,三国鼎立、群雄纷挣、明争暗斗……的故事,作者罗贯中先生耗尽了心血著作出来的一部流传至令史诗级著作。

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最让我感慨的是里面刘、关、张、三人的情深义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曰死的豪情,这才是真兄弟真朋友;最让我感到可惜的是吕布,一代战神却早早被砍了头,可惜战神不太会用脑了,太傻才会为了一个美人而扔掉前程,也可以说是痴情吧!真是可惜了;最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了,智谋天下第一人归他莫属,草船借箭、空城计…………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广为流传,刘备靠他打天下,刘备的儿子也靠他保家卫国,真是死而后己呀!最让我敬佩的是曹操,不是诸葛亮不是吕布,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有一种“宁叫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王者气势,他足智多谋,有时连诸葛亮都上了他的当、他厉害,挟天子而令诸候、他有才,能喝酒作诗、他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这是我所敬佩的人。 

《三国演义》不仅仅只是讲述战争,也进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十分喜欢这本著作,他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学会了去思考人生,一个人生来为何!刘备是为了重振汉室而永不放弃;诸葛亮是为了报知遇知恩死而后己;吕布是为了美人而不顾一切;曹操是为了雄霸天下而用一切方法手段;而你、我是为何在现在而努力奋斗着,为了梦想、为了希望、为了爱……;让我们好好想想自己为何而奋斗着吧!让我们像《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一样认清自己,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何而不服输的精神。 

现在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在为何而努力,而迷茫无知所措,一蹶不振,没有目标,从而慵懒起来,一改难改,从而又怪罪起自己来,这是不好的,有目标才有理想,刘备为了匡复汉室,拉下老脸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这位大神,要不然还在卖草鞋呢!没有远大的理想去奋斗那还有什么价值,所以说快点定一个远大的理想吧!别说是痴人说梦,只要努力了,才知道到底是谁在做梦,不努力才真的是痴人说梦,请好好想想自己为何而努力吧!此刻不努力后悔己不及。 

《三国演义》真的是一部十分好的名著,对于了解三国时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三国来说,从古至今有许多诉说三国的诗句,最为著名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可见三国时期的精神延续了很久很久,而如今我们也不能忘记三国的精神,三国的精神应永存万事、生生不休。

《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你值得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名著怎么好看的,没看过的朋友,快去看一遍;里面有豪情、有壮志、有美女、有英雄、有策略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东汉末年分三国,吴、蜀、魏、三国争战不休;关羽、张飞、吕布、曹操、刘备……各路英雄大显神通;想了解更多就去看《三国演义》吧!

【第3篇】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能听话之日,似一问三国之事。在未亲手翻阅此书之前,早已对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有所耳闻,印象最深刻的乃是言各路英雄豪杰或是几代枭雄的事迹。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孔明灯借东风。那是已让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自觉他是一个神人。实际上他也真的是一个神人。上初中后,又学了《出师表》之后,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已黯然落泪,此时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是无人能及。

在看这部巨著之前未曾用心的去研究过书中的人物,对其只是略有所闻,知之半解。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万人唾弃的奸雄,也知道刘备通过“联吴抗曹”来匡扶汉室的赤胆忠心。还知道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的江湖义气,吕布的匹夫之勇等等。但仅仅只是略有耳闻,只言片语罢了。只遗憾翻着本书太晚,现在才得以正真的见识三国群雄并起的精彩。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末期至献帝,社会已动荡不安,群雄并起,欲争霸天下。时势造英雄,英雄才能再造时势。若是天下太平,英雄亦无用武之地,又怎能抖露才华呢?汉末有合久必分之势,英雄亦才能如鱼得水尽展才华。就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产生了一批有思想有作为的政治思想家,也派生出来不少新思想的产生,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三国时期亦是中国史上的动荡时期,所以才产生了大批的英雄。

人人都定义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但他深知“方今用英雄之时”,决不能“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所以才会接纳走投无路的刘备,礼遇挂印封金的关羽,并能够与他约法三章,最终还是放他回到刘备的身边,对那些卖主求荣不忠不义的人他也绝不留情,无论此人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也是如此,本人觉得这是曹操最英雄的一面。他对来降的许攸,“不及穿履,跣足出迎之”。在曹操身边,谋士成行,猛将如云,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急恩怨,都能有一席之地。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却又是先天身心多疑,他疑心杀了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一家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人称他一代枭雄的有力证据。

刘备“联吴抗曹”匡复汉室。“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深知“若济大事,比以人为本”,所以他才会在新野大败之后,仍坚持携民渡江,但这也是出于他有一颗爱民之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英雄帝王的气概刘关张“三顾茅庐”,自是千古佳话。他备受各方民众的亲睐,就连曹操对他也是只恨世事如此不能和他一起有一番作为。但他也有他的不足,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张。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礼贤下士,俘获人心。他自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感觉他更是没有什么能耐了,凡事都要有诸葛亮来出谋抉择,自己只是一味的听从。仿佛只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工具一样,所以,要是他没有诸葛亮的辅助,终将难成大事。

面对乱世,中一二字有时候很难说清楚,很多大奖因为大了败仗无路可走,最终大部分选择投降。当然不能说他们是贪生怕死之徒,却是很难做到一心不事二主,他们可能只是为了选择更好的生存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不能轻易用背叛或是不忠等词来形容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一万个不得已。他们投降之后变一心一意的辅佐自己的主公,为的只是忠义二字。人皆是如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都是互相尊重的结果。对书中林林总总的人物事件实在是一言难尽。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种思想,要想真正的去深究巨著里的人物事件,得细细的去琢磨。

读了此书我最大的感慨是英雄真的不愧是英雄,他们的豪情仗义是当今社会稀有的东西,我终于明白一句话:生当为豪杰,死亦为鬼雄。至此真想穿越时空去切身感受那种豪情壮志,然却只能在书中遐想一番罢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