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遗失了的西夏国》有感1400字

“黔首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塚白高河,长弭药人在彼方。”这是西夏文古诗《夏圣根赞歌》中西夏人民对自己国家的赞颂。然而1000年后,曾经雄踞于西北的大夏国却在历史的典籍中湮灭殆尽。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西夏王朝曾创造了多么璀璨的文化,也没有多少人去探寻党项民族曾经的喜怒哀乐。我们只知道元朝在编修史书时不为西夏治史立传,致使西夏的历史长期被排斥在“正史”之外。西夏文字在西夏灭亡后也渐渐变成死文字,随之而来的是党项民族的神秘消失。翻开这本书,神秘的西夏在历史的尘霾中稀稀隐见,贺兰山下传来牧羊人穿破苍穹的歌声……

党项人的祖先居住在水草丰茂的山谷草原,过着原始游牧民族的狩猎、放牧生活。最早按姓氏分为八个部落,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西夏王国的先祖。隋文帝时,党项族拓拔部首领请求归附隋朝,隋文帝同意并赐予拓拔首领大将军之职。唐贞观三年,党项族细封部落首领率部投向唐朝,唐太宗赐予他很高的待遇。党项各部看到后纷纷效仿归属唐朝,请同编户。贞观九年,赐拓拔赤辞“李”姓。黄巢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领数万党项兵迎战农民军将领,解救长安城。拓跋思恭因战功卓著,“勤王”有功,被封为“夏国公”,并赐予“李”姓。从此之后,党项族首领世袭此职,长期统辖夏、绥、银、宥四州之地。五代时,中原王朝频繁更换,战火连连。各家王朝采用加官进爵的办法拉拢拓拔氏,拓跋氏不断更换宗主国,并乘机扩充地盘,壮大力量。宋朝建立后,夏州首领李彝殷献良马300匹表示归附。后来宋太宗逼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交出领地引起其族弟李继迁的不满。李继迁有勇有谋,他煽动部众武装抗宋。与宋朝发生了浊轮川之役、围攻灵州等军事碰撞。李德明承袭父位后,与宋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景德和约”,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从李继迁时党项族对宋、辽就实行着双重标准。既向辽称臣,又向宋称臣,接受双方的册封。而宋、辽的不断讨好和加封,助长了李德明称帝立国的欲望,而不幸的是他在积极准备的过程中中道崩卒。

公元1038年即夏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兴庆府南郊高筑祭坛,受册称帝。国号称“大夏”。此举激怒了宋朝,双方在此后几年间战争不断。较著名的有三川口大战、好水川之役、定川砦之役等。1044年,宋夏议和,宋、夏、辽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来李元昊因对辽国骄横跋扈的不满,发动了对辽的战争。宋辽互有胜负,但辽曾一度打到西夏首府附近,因西夏请求议和才平息战争。西夏后期外戚专权,母党专政,皇帝无能。最终消失在蒙古铁骑之下。蒙古军队在进入西夏城邑后,宫、室、殿、堂被焚烧殆尽。城中居民惨遭屠掠,城中人口仅剩十之一二。历经190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威震一方的西夏王国被毁灭了。

西夏的夏国剑、党项马曾为中原士族所热捧。西夏的佛经和文学作品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大多也亡轶了。一个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却一直静静的卧在历史的角落里一声不吭,他是在期待着人们惊喜的找寻,还是习惯了守望历史的沧桑。能在马背上弯弓射箭,也能在田地里牛耕耙锄。他努力汲取着中原文化的精华,却也不忘自己的生活本性。贺兰山曾经是西夏国的象征,岳飞曾言要踏破贺兰山阙,就是要报西夏打败北宋之仇。如今贺兰山仍旧屹立在塞北平原上,而西夏的故事却尘封在岁月的海底难以找寻。西夏人的喜怒哀乐、怨恨情仇化身成那遗留的王陵碑塔、墓志古籍…….后人才窥得他的一丝影踪。掀开历史的尘扉,再回到贺兰山下,去寻找那遗失的牧羊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