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厌百回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而依我看《三国演义》就是一位“高尚的人”。书中的内容既有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也有典型生动的军事战略令人回味无穷。

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看的、留心的都是那些热血的战斗场面,比如说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在三英战吕布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和吕布打的是热火朝天,难解难分。让我身临其境感到了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气概,让我感受到了书中人物的“勇”。

第二次读《三国演义》我看的、留心的都是那些令人赞不绝口,名垂千史的计谋策略。最著名的定归“草船借箭”莫属,在故事中诸葛亮知天文、通人心,与他人的思路截然不同。别人不管如何想都只会从造箭的方向去探索,而诸葛亮深知造箭为时已晚,直接换了一个角度想造箭不成,我们还“借”不成吗?于是他先观测天象,预测三天之后有大雾,又通人心,知道曹操身性多疑,在大雾天气不会轻易出兵,从而达成目的。

大家是不是在赞叹诸葛亮才华横溢,神机妙算呢?诸葛亮为什么能布置出如此精妙的计谋?那是因为诸葛亮勤奋好学。所有人在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后来有的人腰缠万贯、学富五车,有的人却一贫如洗呢?因为有的人勤奋好学,有的人整天吊儿郎当的,不正经学习。

第三次看《三国演义》,我就已经读懂了人物的性格,曹操司马懿的生性多疑、张飞鲁莽刚猛、吕布见利忘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只要读多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