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有战火风飞的《三国演义》,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红楼梦》,还有让我知道不经历重重磨难,就不会成功的《西游记》……但是,这么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这本名著。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安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七买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仁慈、善良的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吃不饱穿不暖,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毁灭。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一直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所以,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第2篇】

仁爱是火种,它能点燃人们前进的道路,雨果的《悲惨世界》正是向人们展示了这个真谛。

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贫农出身的穷工人,为了拯救饥寒交迫的侄儿,他不得不去偷一块面包,却因此被判服苦役19年。19年啊!人生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19年都因社会制度的不公而付之东流。出狱后,他在一个主教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途。为救济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汤蹈火,倾囊相助,用自己仁爱的火种点燃一支又一支爱的火炬,将善良传递下去,将爱 心也传递下去。

芳汀,一个穷困潦倒的女人,她为养活女儿,不惜剪掉一头秀发,换取一丁点儿少得可怜的钱。由于积劳成疾,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伟大的母爱,为了女儿她可以牺牲一切。

然而那家旅店的店主就不同了。他利欲熏心,把芳汀的女儿当作摇钱树,不断地榨取芳汀用血汗换来的数目不多的钱,而芳汀的女儿却得不到一丁点儿照顾,反而成了他们的奴仆。更可恶的是,他为了钱竟不择手段,不惜让自己亲生的孩子受到伤害。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那种邪恶的、无可救药的贪婪和仁爱的丧失。

在那个时期法国社会的黑暗以及穷人们的地位低下,从沙威身上我们要认识到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待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丑恶的,从柯赛特的母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无私,还从马吕司身上我们学习到了要分辨世界上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要从主教和冉阿让身上学习到这人世间最伟大和最无私的爱,让我们知道世界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而精彩,我们大家要学习主教和冉阿让的精神以及他们高贵的品质,用自己的双手救济那些生活条件差的人,或者用一颗温暖、善良的心去照亮那些迷茫的人,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有了一束爱的火种,但是在日后的生活中,有的人将爱的火种代代相传,燃烧不熄;有的人则被贪欲、自私等种种污水所扑灭。人们总在说自己善良,可是面对贫困失学的儿童,你有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见到身患重症而无钱医治的少年,你有没有献出一份爱心?请你敞开心扉,看看你心中爱的火种,还有多少?

仁爱不是靠嘴上说出来的,也不是书上学来的,而是靠真心付出,真情交汇。如果人们对罪犯多一些关爱,也许他们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给残疾人多一些呵护,或许他们会重新扬起生活之帆。如果大家都付出了爱,国家就能多出许多栋梁,许多弱小的生命也将延续下去。今天你给别人一点爱,不久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爱。人与人之间最牢固的桥梁不是金钱,不是利益,而是爱,爱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其实,《悲惨世界》并不悲惨,因为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爱。

【第3篇】

暑假中,我读了法国大文豪雨果写的一部震撼人心的辉煌巨著——《悲惨世界》。

这本书叙述了让·瓦让的悲惨人生。让·瓦让是一个苦役犯,他刑满释放后,被一位主教感化,重拾善良的本性,改名换姓,当上了市长,做了许多善事,之后,让·瓦让又救了一位可怜的母亲,她叫芳蒂娜,她为了她的女儿珂赛特,卖掉了宝贵的头发和门牙,可她最终还是病死了,临终前还是没能见女儿一面,让·瓦让决心把珂赛特从贪婪的泰纳迪埃夫妇手中赎回。可他又为了就一个被认为是让·瓦让的无辜老头,再次被捕入狱,一次,他冒险救一个水手而跳入海中,乘机逃跑,人们以为他已经死了。逃走后,他又以重金从恶毒的泰纳迪埃夫妇手中,赎回了珂赛特。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社会不容他,到最后,连他辛辛苦苦一手养大的女儿珂赛特也误解了他,他多次舍己救人,却只能在孤寂中死去。

让·瓦让的善良在当时的黑暗社会面前是苍白无力的,他无数次的为了一些与他毫不相干的人不受到伤害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一个高尚的人,竟然在误解中死去,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

而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比如,公交车上,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扶着扶手,却无人让座,这是为什么?也许这是他们在想:别人都没让,我为什么要让啊?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当你上了年纪,行动不方便了,坐公交车也没人让座,你是什么感受?再看看我们学生,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偷偷地看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样的行为,既欺骗了老师,也欺骗了同学,就算你考了一个好成绩,你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吗?

现在,像让·瓦让这样为社会、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只要人人都像让·瓦让一样,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