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读后感600字

【第6篇】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年轻时的一部著作,同《春》、《秋》并称“激情三部曲”。他用激烈的言语抨击了当时旧礼教的种种弊端和丑恶,揭发了当代那些所谓“卫道者”的古板和愚钝。但同时,我们在这本书里也能看见一些激情昂扬的年轻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造这个社会。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放大镜,将当时的光明与黑暗描绘的清清楚楚。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当时典型的封建家庭里发生的种种令人心酸和愤怒的事让主人公觉慧无法忍受,他努力地想让自己的家庭摆脱旧礼教的束缚,却收效甚微,还让其他人受到牵连。最终,他忍受不了,便毅然离开家庭,走向社会……

平常,我们说到家,都会把它看作遮风避雨的港湾。一个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它都接受你、等待你的地方,因为有家的地方就有爱。可作者却为什么要将书中的家写得那么丑恶与不近人情?其实,丑的根源不在于这个家,而是整个礼教和制度!先有淑贞为了让自己将来嫁得出去而选择将自己的脚缠成了一个畸形的“粽子”。又有丫头鸣凤得知自己的青春献给一个老头时,选择投水自尽。更令我愤怒的是,陈姨太等人不知在哪儿听到过“血光之灾”这个词,硬将即将生产的瑞钰给逼到了城外,而她的丈夫竟毫无怨言,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妻子坠入死亡的深渊……看到这些事,我既愤怒又不解,为什么所谓的礼教会害死那么多有着光明前途的生命?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知道礼教的危害,却还要拥护它?我真的糊涂了。 

但令人庆幸的是,社会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我们生在新时代,现在的家变得越开明和明主。如果旧时代的父母是被礼仪教条禁锢的大家长,现在的父母更像是一位朋友。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为实现你的梦想倾尽全力。这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 

《家》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如此触动,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也让我对长在新时代而感到幸福。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