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书感悟600字

【第1篇】

唯有温情可以穿越苦难——读《青铜葵花》有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情操,《青铜葵花》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青铜葵花》是一本小说,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我和着自己的泪花,一遍又一遍阅读了这部作品。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家庭突遭变故,城市女孩葵花,不得不“流落寄居”乡下。在乡下的“家”,葵花遇到了她的哑巴哥哥青铜,以及遭遇了更加艰辛的生活。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兄妹俩、一家人乐观应对,积极向上,发生了很多温情感人的故事。

有人说《青铜葵花》是一部描写苦难的书,我感觉却更像是一部赞美温情的书。洪水、蝗灾、极度贫困——在那段“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葵花的家,就像在大海上颠簸航行的小木船,随时都有被风浪撕碎的可能。然而,这个家庭的全部成员,特别是青铜和葵花,都相濡以沫、携手前行,相互谦让、互相扶持,“抛硬币决定谁来上学”、“卖草鞋”等故事,都体现了浓浓的温情。青铜和葵花虽然都是小孩,但是他们的很多做法,都闪耀着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的光辉。

是啊,没有人喜欢苦难,毕竟能有衣食无忧的生活,谁愿意去受苦呢。但是正如葵花,家庭变故让她遭遇打击,命运又把她安排到了一贫如洗的乡下。可以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苦难并未远离,而是像一把悬在每个人头顶上的利剑,遇到事故、疾病、甚至时代的变迁,都有可能让这把剑落下来,砸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

苦难来临的时候,唯有温情可以穿越。就像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里,医生、护士、解放军战士、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是他们,展现出舍己为人的温情,我们才得以用最短的时间渡过疫情。而回顾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像这样的灾难可以说不计其数,在与苦难作斗争的这个伟大的进程里,难道不是那些具体而微的、人与人的温情,支撑我们走到了今天?

【第2篇】

《青铜葵花》这本书,是由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写的一本长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天赐机缘,使哑巴乡下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成了一家人。当命运把葵花召回城市时,一瞬间爆发出的情感使青铜大叫一声:“葵——花!”

在这本书中,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使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雪上加霜。青铜最使我感动。家里的钱只够一个人上学,青铜把机会让给了葵花;蝗灾过后,没吃的。青铜想尽办法挖芦根、捉野鸭给葵花解馋;冬天的清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很多人还在呼呼大睡。青铜已经起床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花鞋了。100双芦花鞋卖完了,有一个人失望而归。青铜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给了那个人。因为要给葵花照张相。当他赤着脚踏着积雪回到家后,双脚已经冻得通红。全家人都被青铜感动了。我仿佛听到了青铜说的话:“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捡柴火;爸爸妈妈辛苦的种田;葵花干着家务活。我这点儿付出不算什么!”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丰衣足食的生活。只要学习就行了。看看别人,既要干活,又要学习。我们能有什么理由学不好呢?

这本书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与苦难结伴而行,我们才更能体会到幸福的美好;与苦难结伴而行,我们就会懂得更好的把握现在,珍惜所拥有的;与苦难结伴而行,我们的生命将更加精彩!

【第3篇】

暑假期间,我读了很多书。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孩子——“青铜”和“葵花”的励志故事。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原本素不相识的城里孩子葵花和乡村孩子青铜走到了同一个家庭,成了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妹。青铜的家本就像一辆马车的 ,一辆破旧马车。原本这辆马车上载着青铜一家,已经非常沉重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葵花,马车就更沉重了,随时都可能倾覆。为着一家人能和马车一起行进,每当在坎坷的路途行驶时,青铜一家都会从马车上下来,齐心协力推着马车前行。

这本书的故事很感人,我含着泪水,读完了这本书。青铜为着挣钱,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镇上卖芦花草,而我在寒冷的冬天吹着暖气、钻在被窝不出来;葵花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了,想想我七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坐着沙发上看着动画片、在客厅玩着各种玩具、吃着零食……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惭愧。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多学习青铜和葵花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好好学习,不让父母为我过于操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有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孩子看不起农村孩子,觉得农村孩子没有什么本事。其实如果把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比较,你就发现城里孩子有很多方面都是比不上农村孩子。农村孩子们那种乐观、坚强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城里孩子们好好学习。

生活再苦,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都会觉得是甜的。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乐观去面对,都不会觉得多难。

《青铜葵花》,一个励志的书名;青铜葵花,一对坚强的兄妹。他们给了无数次的感动,这个暑假因为“他们”的相伴,我的假期生活更加精彩。 

【第4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

本书是曹文轩写的,这里面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城里的七岁小姑娘,名叫葵花;男主人公是一位乡村里的小男孩,名叫青铜。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葵花成了青铜的妹妹,就这样,他们成了一家人,他们一起长大一起生活。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从前生活的城市。自此以后,青铜整日思念葵花,一直坐在草垛上看着葵花离开的方向......

青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孩。为了让葵花有足够的学费去上学,他竟然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去镇上卖芦花鞋。一天,来到这个小镇的几位艺术家们看上了青铜的芦花鞋,便买了他的芦花鞋,可人太多,其中有一位艺术家没有买到,青铜为了满足他,就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给了那个人。那人想多给青铜一些钱,可青铜没要。回家的路上,青铜的脚被路上的雪擦得干干净净,也被冻得通红......

葵花是多么不愿离开大麦地,不愿离开青铜,不愿离开爸爸妈妈。她是个朴实的孩子,从最初的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惴惴不安,到大麦地善良朴实的人们使她爱上了这片土地。可这时,却突然让她离开,让她和自己所深爱的家人们分离,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我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小问题总是逃避,记得有几次我在写阅读理解时不会就问妈妈,妈妈不告诉我让我自己思考,我因为不想动脑筋就空着没写了,结果被细心又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了。自此以后,我碰到阅读理解的题目时,都会默默地告诉自己:“王惠妍,你不可以偷懒哦,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加油!相信自己!”

和青铜、葵花相比,我认识到自己不应该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去麻烦家长。青铜葵花面对各种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真是我所缺少的。我应该在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去挑战自己不敢做的、不想做的,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责任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