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香岁月》有感600字

与世人无争,守一生本心

——读《书香岁月》有感

“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先生用一生的言行践行着这句话,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她的品行也不得不为人所称赞。读了这本书,我仿佛与先生跨越了时间对话,仿佛了解了那一个时代女子的才情。纵览她的一生,唯有宁静二字。

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从小便浸润在书香之中,养成了坚韧与温柔的性格。她的父亲曾在午休时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自此以后,杨绛便时常手捧一本书,静静守在父亲床头等候。小时候,她就善解人意,温文尔雅,这是书香家庭给予她的滋养,更让她在以后的生活中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先生爱书,以至于一星期不看书便觉得这一星期都是白活了。对书的挚爱,对内心的坚守,才让她练就了宁静的生活,造就了坚强的自我。

杨绛先生摆脱了俗世生活的欲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归国途中总结的“晕船哲学”让她明白了不要以自己为中心,才能勇立于世界的潮头之上;在钱锺书写《围城》时她甘作“灶下婢”,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这种平静安然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丈夫和女儿的相继离世,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但她没有沉沦,而是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过去的种种回忆,写下了一个“长达万年的梦”。 

《我们仨》的问世,展示出杨绛始终保留着对家人的爱,始终相信他们的家一直存在。

对于我们青年,先生也早已深刻地指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思而不学则殆,书籍是前人的知识,没有前人知识的积累,又何谈创新与前进呢?书可以开化人的心智,引领我们正确地思考,而一旦没有积累,思想也会流于浮躁,不得宁静。 

“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正是凭着这样的读书观,杨绛才得以用平静之心遍览群书,成就文学之名。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先生的淡定与从容,是饱经风雨的的淡然,经历了许许多多,原本柔软的心灵变得更加坚定。她那从容之下的,不是懦弱与顺从,而是弱德之美,是在逆境中的坚守,是保持本心的不卑不亢。先生曾言: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的力量。她的坚持,便是用宁静之心善待世间万物,用从容姿态笑对每一次困难和挫折。

读一本书,便是读一个人,体会他的苦与乐。尽管杨绛先生的高度我们难以达到,但我们仍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她的品性,用一颗宁静的心,与世无争。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