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000字

【第6篇】

刚看完泰坦尼克号,小小感叹一下。本文纯属个人感想,如有不同见解、体会,请私下交流、探讨。
 
 我这么一感性的人看过居然没落泪,有点奇怪,之前看很多稍微感人的片子都会忍不住,某人还 说我感情脆弱呢。据了解大多女生看过之后都会哭得泣不成声了,带去的纸都不够用,这个还 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看过表示没什么感觉,我只能说你是个冷血动物。或许换一个观影环境我也会流泪吧。

4月10号电影没放映前就计划着什么时候去电影院看,可是我这里没人陪我去,看这种电影如果不是情侣一起去电影院,感觉会很怪,尤其是一个人。既然这样就决定在周末下载一部高清的重温一下经典。我下的这片子3G多,画质还 是挺不错的,之前找到了一个13G的资源本来想下一看到自己硬盘的空间还 是放弃了,再加上我想看这电影的迫切之情也等不了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 是进入正题吧。说起泰坦尼克,之前我是从没看过一遍完整版的,只是看过一些片段而已,比如沉船的那段,当时感觉这片子很让人费解,船都要沉了所有人在忙于逃命,居然有几个人还 在那里拉小提琴,由于当时的思想还 不够成熟,不能理解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泰坦尼克就如一个缩小了的世界,各阶层的人都有,形形色色映射着这个世界。富贵们有他们自己生活的圈子,底层人也有着自己的快乐,电影有一个片段是专门用来讲这个的,在穷人们的party上,在那样一个小的空间里面充满了欢声与笑语,歌唱,跳舞。Jack拉着Rose得手旋转仿佛整个世界就只有他们两个,这时我想他们的心就已经在一起了。Jack是一个绘画高手他很善于观察别人,当她见到Rose时就已经看到了她的内心,Jack想保护她,因为他被Rose的超凡脱俗所打动,这句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帅气的男主角对我们美丽但稍微有点发福的女主角说的。

"You jump,I jump"也成为一段流传颇广的台词,它是一种承诺,一种用性命担保的承诺。你我生死相依,我不能丢下你。当Rose坐上救生船缓缓下降时,他们两四目对视,Jack肯定是不想离开她的,但是这没有办法,Rose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Rose愿意为了Jack而被判她妈不去和那个富人结婚,这说明她也是一个愿意为对方放弃所有的人,最后关头她还 是选择了跳回船上和Jack呆在一起,哪怕是死。这是多么伟大的爱,试问我们自己会做到吗?我想很多人不会吧。

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冷血的,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拯救别人的。船长和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为自己的失职选择了与船共存亡;指挥官也因无法处理这么残忍的场面选择了吞槍自杀;演奏家们在最后一刻,还 在演奏着曲子,缓解人们恐惧,不同的人不同的表现。影片还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让小孩和妇女先上船”这句话体现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弱势群体是值得人们去保护和爱护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事情发生在我们国家会是怎样的,是会为了自己先上船还 是不择手段呢?这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船从中间断裂了,全部的人都掉入了冰冷的海水,人们嘶叫着,为最后的一线希望。远方已经坐在救生船上的人心里是不安的,但是没人出来反抗说返回救人。这时Jack为Rose找了块木板让她躺在上面,而自己却浸在水中,给Rose活下去的信念,我们都知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超人的毅力和信念根本是撑不下去的,Jack告诉Rose让她相信会有人来救她,她会活的很好。而这时Jack已经冻僵了,其他的人也停止了呼救,海面一片凄静。

终于二十条救生船里有一只返回救人,他们呼喊着,希望有存活者,他们没有放弃搜救。Rose听见了声音,她对Jack说“我会活下去的”,她看了他最后一眼,Jack也永远的沉睡在了他们相识的这块地方。Rose凭借着最后一点力气游到了船员身边,拿起哨子吹响了它。Rose得救了,是Jack成全了他,是他给了Rose活下去的希望。

自事故发生的84年里她结了婚,生了小孩,但她把这个故事一直生埋在自己的心里,直到84年后有人为打捞“海洋之心”找到她。她才讲了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一切。

“海洋之心”属于Rose,属于1912年4月10号的那个夜晚,就让它尘封在那段记忆里吧。

请允许我用Jack写给Rose的那段话作为结语"make it count,meet me at the clock".

【第7篇】

当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那时我还 是一个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知道看完电影的人们热泪盈眶。如今多年过去,当我长大之后再看这部杰作的时候有了很多新的感触。十五年前,那曲苏格兰风笛依在天空飘荡,席琳迪翁最后爆发力般的演唱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如今再听这首曲子,缓慢的旋律萦绕在耳际,依旧是悲伤绵绵,但是那永恒的旋律无疑在拍打着我们灵魂的最深处。

《泰坦尼克号》毫无疑问是一部商业片,也预示着将来电影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的票房是惊人的,在《阿凡达》之前,它一直稳居票房榜第一名。尽管泰坦尼克号被超越,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是这如奇迹般的电影不折不扣的影响了一代人。《泰坦尼克号》仿佛是人类的缩影,指引着人们。丰富精彩的电影内容和商业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电影变成了经典中的经典。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杰克,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罗斯已是人们永恒的追忆和向往。

为了寻找一个名字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寻宝探险家门走进海底,在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中找到了一个保险柜。里面有一幅素描画,画上的女人优雅美丽,在海洋之心的陪衬下,画面显得格外明媚动人。此时电视上坐在电视旁的一个老人留意到这则新闻,激动地她坐着直升飞机来到了打捞船上,原来画中之人就是这位老人。

泰坦尼克号是工业史上的奇迹,一些有幸的人搭上了这艘巨轮见证了这次处女航,有贵族,有平民。一辆豪华轿车停了下来,一个美丽的女孩走下车,帽檐下是绝世的容颜,优雅的动作,奢华的衣服,她和她的家人朋友是贵族的代表。一个桀骜不驯的男孩,在赌博中赢得了船票,他是平民的代表。当所有事情各就各位的时候,这艘巨轮出发了。

罗斯拥有着贵族的身份,她爱好图画,收藏图画。他的未婚夫霍利位高权重,对罗斯的爱好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是略加嘲讽。俩个人貌合神离,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贵族的形式。资产阶级贵族阶级有着很多的繁文缛节,他们穿着考究,讲究礼仪,对于罗斯来说,她的贵族生活是无趣的,她自己也说生活在绝望之中,对于成长中的她来说,贵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她的欲望,她被贵族剥夺了自由,尽管外表看起来很奢华,也很健康,但是憔悴的内心在折磨着她,她有了死的冲动。晚上来到船尾,想要跳海自杀,被杰克阻止。于是就有了那句经典:“You jump, I jump”. 解救后,霍利邀请杰克去参加头等舱的晚宴。

杰克换上了西服,他学习贵族的礼仪,我总感觉贵族的东西对杰克来说不是很合身,年轻的莱昂纳多那时候还 显得很稚嫩,而他自己的那件衣服才是杰克最好的诠释,那是真实的杰克。罗斯的母亲是一个阶级主义者,它对杰克深感厌恶,所有的人都对杰克冷嘲热讽,但是杰克却说出了自己的生活,那里充满了自由,渴望,这是对资产阶级最大的讽刺。

罗斯看见了杰克的绘画作品,十分羡慕,邀请作画,他们谈论着,罗斯默默发现,和杰克在一起很自在,没有束缚感,只有欢乐。她的母亲劝说罗斯不要和杰克在一起,因为如果和杰克在一起,她们将没有金钱,只有贵族的空头衔。罗斯犹豫了,面对母亲,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在挣扎后,罗斯还 是去找了杰克,于是有了在夕陽下两人相拥那动情的一幕。到了晚上,罗斯邀请杰克去她房间作画,全裸的罗斯戴上了海洋之心,在柔和的灯光下,她仿佛天使在人间。他们跑到车里激情,这也意味着两个人的爱情走向了成熟。

霍利在保险柜里看见了罗斯的画像深深引起了他的嫉妒,于是他把海洋之心放进了杰克衣服里面,诬陷他是小偷。杰克被人抓了起来,绑在一个屋子里。霍利打了罗斯,罗斯离开了霍利去找杰克。

在夜晚驾驶员发现了冰山,他们极力想躲过冰山最后还 是相撞了。自大的设计师和自信的船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船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吓呆了。船上没有足够的救生船,这就意味了有很多人可能会牺牲在冰冷的海水之中。电影的另一边,罗斯找了杰克,她用斧子砸开了枷锁救出了杰克。本着先就女人和孩子的原则,一些人有秩序的走向救生船。面对死亡所有的人都有恐惧,那一刻有着人性的光辉,也有人性的阴暗与罪恶。在壮烈的就剩过程中凝结了人的一生。人类自私,贪婪,利己主义是对人类最好的写照,也有大公无私的人,他们救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是人类最光辉的一面。霍利为了逃生,带着一个小孩走向了救生艇,为了保全自己,他是显得那么肮脏。

杰克让罗斯先上救生船,月光照亮着罗斯的脸,救生船缓缓地向下沉去,这意味了杰克和罗斯里的越来越远。罗斯最后还 是从船上跨了回来,她想与杰克坚守最后的时刻。在最后的关头,他们在海中说完了最后的一些说。杰克让罗斯坚强的活下去。冰冷的海水侵蚀着杰克的身体,他用他的坚强抵御着严寒和罗斯生死告别。You jump, I jump.这是他们之间的承诺约定,这句话在当今被不少人不恰当的引用,你没有体会当时的情景,没有体会到那种生死离别,那么就请一些人不要污秽这句经典。有人说,轰轰烈烈的爱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在几天之内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有待推敲,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比起以后漫长折磨人的岁月,这种爱才显得浪漫,珍贵,壮丽,荡气回肠。罗斯一句:“I promise”.完成了她对他的承诺。杰克慢慢的沉向海底。

八十四年,这是一个很长时间。是什么让罗斯做到了当初的承诺,就是那生死离别时那句“I promise”,还 有杰克对她的爱,一直支撑着罗斯,使得罗斯变得十分坚强。活着比死更艰难,但是罗斯顽强的活下来,因为有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她的心中,一直在鼓舞着她活着。尽管没有杰克的照片或者文字图画,但是杰克一直在她的心中,足矣。
 他用他的死换来了她的生,她用她的生完成了那份承诺。他用他的死承载者他们一生的爱,她用她的生延续着他们的爱。

杰克和罗斯,永世不忘。时光流转,经典永恒。

【第8篇】

1997年,《TITANIC》凭Jack&Rose的凄美爱情成就经典;1997年,2B还 只是铅笔,Iverson在NBA晃倒了每一个前辈,Jordan又一次杀进了总决赛。1997年,哥哥还 没有自杀,五月天还 是个地下乐队,DJ Jerry正当红,GIGI还 是一代玉女掌门人。1997年,那时的我不过中学,和朋友们玩篮球听音乐,穿着CobainT恤遗憾着Nirvana灵魂的英年早逝,和自以为友谊能持久到永远的伙伴们晒着九十年代的时光……

转眼间,我们到了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刀为《TITANIC》插上3D翅膀,让我们80后这一代再次燃起去重温那段浪漫往事的欲望。2012年,玛雅人预言这一年是地球末日,微博传言所有食品都有害,2B不再是铅笔,五月天的演唱会越来越轰动,DJ Jerry&GIGI早已风华不再,而我一转眼早已告别了学生时代,收集的CD早已遗失,玩篮球的伙伴们早已失去联系,爱情依旧存在只是她还 没有来,曾经最爱的那个人?早就被时间定格在天涯的那一端……

这些年唯一的共通性,是一部电影,是一艘沉船,是Jack和Rose永恒的爱情故事,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同《TITANIC》一样,《那些年》《将爱情进行到底》也披上他们的怀旧大衣,出现在各大电影院里,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我们也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泪。因为他们诉说的,还 有我们的故事,还 有这过去的十五年我们经历的沉浮,经历的爱恨,经历的人生。

转眼十五年,Jack和Rose依旧活在电影屏幕里,而我们早就不知不觉地远离了曾经的我们。爱情,友情渐渐变得面目全非,这么说不免有些难过,像是一切都变了样,可又能实实在在地感受着所谓的物是人非。

秒速五厘米最后的那段自白我至今记忆犹新:“曾交往了三年的女生发来这么一条短信:‘我依然喜欢着你,但我们即 使 发了一千次短信,心与心之间却一厘米也没靠近。’过往数年间我只是想着先往前走,想要触摸遥不可及的事物,但连那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几乎可以称作是威胁一样的回忆,从哪里涌出来都不知道。只是不停工作着,意识到时才发现,那渐渐失去弹性的心,很是痛苦。于是,某个清晨,我察觉到曾经如此真切的情感,就这样干干净净地消失殆尽。”

一代又一代人,在时间的洪流里不停向前,逐渐把以前的我们丢下,像秒速五厘米那样,曾经如此真切的情感,就这样干干净净地消失殆尽。可总有人变成当初的我们,犯着跟当初我们犯的错误,挥霍着我们无比想回去的旧时光,无尽的轮回……

爱情会再来,但主角多半不是青春里的那个;电影里的故事能永恒,但生活中我们的故事却多半会消失;旧时光呢?承认吧,那样的人,那样的教室,那样的午后,那样的时光,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而我们每个人都异常清楚着这一点,就像我们踏入电影院的一刻我们就知道,那些对白我们都看过,而我们想看的绝对不是3D效果,我们想要的无非是当初让我们感动的爱情和当初的自己,我们无非是想要回到那些旧时光,哪怕只是那么短短的几分钟几小时。

为什么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忆旧时光呢?生命的美好,再也无法复制,即便是十五年后上映的同一部电影。想过去想的太多,就真的容易活在过去。如果你三十岁的时候,还 在想要像二十岁那些年的生活,那等你四十岁的时候,该用什么填补自己的生活呢?

后来才领悟,修成正果的那些人们,也会去回忆旧时光,但他们回忆旧时光的时候一定是微笑而又从容,哪怕旧时光再美好,再珍贵。而正是因为旧时光的珍贵,他们才更加努力地走下去,把握现在珍贵的。把今天过得比昨天更有意义,才是昨天存在的意义。
 
 别再逼我们去回忆旧时光。那些黄昏,那些傍晚,那些青春,那些雨天,该回想起来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出现在脑海里,那些爱过的人错过的人,他们会留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偶尔回想起来,他们会让你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在以不同的旋律运转着。

请好好守护曾经坚定的信念,曾经感动的感情,曾经灿烂的梦想,否则在某些夜里,你会因为把这些都留在了回忆里而难过不已。

我们为什么要有回忆?是想要在孤身一人的时候回忆起旧时光对现在痛恨不已,自怜自艾悔不该当初?还 是要回忆起那些珍贵的东西,提醒着你当初的自己和当初的梦想,把回忆变成勇气勇敢的走下去?

许多念念不忘,只是一瞬;许多一瞬,却是念念不忘。我们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可喜。我们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什么时候,我们才肯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

我们为什么会有旧时光?是因为我们有着现在的时光。我们有着现在的时光,是因为我们要更好的生活下去。所以永远要在现在努力。如果你不把今天过得比昨天更有意义,那明天的到来又有何用?

流光十五年,Rose已经披上了她怀旧的外衣……我们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