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观后感1000字

【第6篇】

影片是从叶问经朋友帮忙跑到香港后生活窘迫开始的,为了生活他只有重操旧业来维持,那就是教人习拳,为了把《咏春拳》传承下去,为了更多的人认识《咏春拳》。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个房顶上的阳台教授咏春拳,几天来无人问津,这使得这位一代宗师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而第一个徒弟的出场给影片带来了这个武术大片最轻松幽默的一段。

整个影片最为精彩的是和洪金宝圆桌比武的那一场戏,洪拳和咏春拳的两位宗师演绎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对垒,使观众无不为中华武学为之叫好。通过和几多门派的武术宗师比武,叶问终于获得在香港开馆授徒的资格,这一场戏在整个片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金宝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鬼子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昂,不停的侮辱中国武术,洪金宝的台词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声音虽然低沉,但字字铿锵有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刁难叶问,大家还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病体身亡,临终死死的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观众对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对洋鬼子满腔的怒火。我想,此时坐在台下的叶问和观众的心情是一样的。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定决心要为洪金宝**雪恨,于是挑战洋鬼子,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观众们都为他揪着心,开始的时候,洋鬼子拎叶问象抓个小鸡一样,抓起来在空中盘旋,几个回合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被裁判团禁止,于是,叶问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拳宗师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影院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给叶问的,也是为中国人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精神而鼓掌。

叶问醉心于武术,在那个祸乱平凡的年代,他只陶醉于自己忘我的武学自由当中,并不理会身外之事,可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拼过后,叶问慢慢的走向成熟,并且,扛起了弘扬中国武术的大旗,我们为中国武学自豪,为咏春拳宗师叶问而骄傲,祝中国武术这个瑰宝更加绚烂夺目,辉煌璀璨! 

【第7篇】

故事的开篇,叶问接受了一个武师的挑战 ,并轻松战胜了该武师。但是该武师请求叶问不要张扬。叶问慨然答应。一般人的赛场竟技,图得就是一时的荣耀。别说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嗤之以鼻,挖苦讽刺。但是对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或者小胜自己的,也必贬低讥嘲。趁机对自己吹嘘一番。更何况寒窗十载,三更灯火五更鸡,图得也是名噪一时,万众景仰。君不见奥运赛场之上,多少人为此服下了睾丸激素,得下不少后遗症,痛苦不堪。当别人问他假如可以重来,他该如何应对之时,他毫不犹豫的说,还会服用。名之一字,当真累人,又有几人能看穿呢?这一个镜头,表达了叶问是有涵养的人。自古丈夫立世,当德才兼备。德字始终摆在才之前面。倘若有才无德,虽可技压一时。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还有强中手,谁又能保证自己武功始终盖世呢?君不见奥运冠军,在鼎盛之时,又能维持几年呢?月满则缺,物盈则亏,天之道。

故事的结束,叶问因为日本人调戏了自己妻子,便一怒杀了三个日本人。这时候,日本人的翻译,叶问的徒弟通风报信,让他快走。可是叶问并没有走,因为他知道会连累棉纱场的百姓,仍然冲入了棉纱场。他知道自己人单力孤,纵使武功超群,也敌不过敌人的枪弹。这一去,便是永决。昔日的苦学苦练,如今徒伤往事。昔日的相濡以沫,却成劳燕分飞。曾经是才华横溢,可惜生不逢时,曾经是呼风唤雨,已是过眼云烟。曾经良田美舍,只剩下凄风苦雨,曾经的娇妻爱子,却只能相隔天涯。英雄末路,怎不令人伤心惆怅,此情何堪,怎不令人唏嘘落泪。以一身绝学,超凡脱俗,去换取棉纱场的庸庸碌碌。明知道有难,却毅然赴难,丢舍下身后千种柔情。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英雄的定义是什么?此时已呼之欲出,以一己之身,泽被苍生,造福桑梓,保护他身后的青青家园,锦绣河山,勤劳纯朴的兄弟姐妹。但求俯仰无愧,何惧枪林弹雨。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此时又有谁是自由民?

【第8篇】

上周六,经历了一周多的加班和年底会议的劳累之后,终于在周六上午,忙完了一些报告和部门总结,下午,带着完成工作的轻松,前往万达影院,看了两部最近上映的大片,其中一部就是《叶问》,做为一部商业动作巨作,我却看到了历史、看到了品德、看到了爱国主义和千年不朽的侠客故事……

做为一个出生于民风骠悍的西北古城的年轻人,受《少林寺》等功夫经典的影响和早年西安社会治安的具体情况,鄙人自幼也很喜欢练习拳击和擒拿搏击的一些套路,曾经读过一本简装的《咏春拳谱》,对广东十虎中的 叶问老先生,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位武术大师一生极为低调,乃至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知道黄飞鸿,知道洪熙官,知道霍元甲……却不知道叶问,这位身世极为传奇的武术家的一生其实比电影还精彩,他出身世家,曾跟随咏春名师陈华顺学习咏春真传,后又与多位大家切磋交流,融会贯通,年轻时就曾经打败过北派高手金山找,抗日期间又因为拒绝担任日本宪兵队总教官,击败日本人请来的高手,甚至到了晚年,还能徒手打跑抢劫他的几个悍匪……是一位真正的实战高手,因为他的发扬光大,咏春拳的门徒已经超过200万,他最得意的徒弟除了李小龙,还有梁挺和黄淳良,两位后来都成为名动一时的武术大家……

做为一位实战型的搏击高手甄子丹,如何刻画一个半个世纪前的武术大师,如何改变他以往暴力搏击武打明星给人“冷酷”与“缺乏演技”的印象,如何塑造一个融会中华武德与侠客情怀的大师,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那些警察与杀手的形象,一个丰满的传统男人,在面对家国蒙难与民族大义时的真实表现,这也是很多人观赏本片前的疑问,甄子丹能塑造一个真实的、富有内涵和情感的叶问吗?

【第9篇】

电影《叶问》很好看,让人很感动、让人看到热泪盈眶,让人看到肃然起敬。

1、不一样的感动

同样的武打大片,《英雄》让人觉得场面宏大、画面美妙绝纶;《功夫》的动作与特效让人看到叹为观止;《霍元甲》中李连杰的动作让人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而《杀破狼》的快、准、狠让人震憾、让人惊心;而我们这次看到的《叶问》都不是上面的感觉,而是一个单纯地对武术如痴如醉、对家庭爱妻惜子、对别人低调厚道、对社会随遇而安的平凡武术爱好者的形象,虽因中国文化纷围的影响,终也难逃塑造英雄人物时假大空的惯性,但我们必须承认,《叶问》仍然是很平凡的、很低调的、很现实的、很百姓的一部电影。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因为导演这种务实、不愠不火的演绎方式,才让人以一颗平静从容之心慢慢地融入剧情,入心入肺地去体会叶问心底的喜怒哀乐,让人觉得很真实、很可信,不知不觉之间,就看到热泪盈眶、老泪纵横。

2、纯萃的武术

我觉得《叶问》最好看的在于它返朴归真的武打设计。叶问是咏春派的创始人,而咏春主要特点是快,并且是非常之快。好象十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叫《咏春与捷拳》的武打片,里面的动作之快已经令人印象深刻。而这次《叶问》不但絟识了咏春出手的快,还把咏春之快与太极的柔美完美地结合起来。令人赞叹的不仅仅是甄子丹拿出真功夫――“天马流星拳”,一秒钟能打20拳的快,而在于叶问在任何搏斗中心无杂念、一招一式都那么的纯、那么实、那么稳,让人感觉实在、让人心生敬佩。

3、平凡的宗师

电影以一颗纯萃之心演绎了一代宗师对武术的痴爱。在前半段,时世好的时候,叶问由于家底殷实,不用为生计发愁,在许多武师都开馆授徒谋求生活的佛山,他只是关门谢事,醉心武学,呵护娇妻爱子,过着大隐隐于市般幸福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叶问对武学的痴爱才能表现得如此的纯萃。在廖师傅为了争取名声上门挑战的时候,叶问表现得从容不迫;在闭门砌磋以无可争议的实力胜了廖师傅之后,还答应廖师傅不外传;在因沙胆源传出比试结果而廖师傅气势汹汹地来争吵的时候,叶问有理却并没有不饶人,而是沉默、宽容地看待众人的纷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叶问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向武的纯萃态度,也许正是由于他有条件排除这个世间的纷繁复杂,才能专心致致地钻研武学,而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才有机会成为一代宗师。

他为人相当低调、待人非常随和,没有争强好胜、也没有耀武耍狠,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从不主动与人争斗,每一次出手,都是在让无可让、避无可避之后才勉强出手,而且对没有国仇家恨的人从不出重手,都是点到即止,好一副温文儒雅的书生武师形象,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除了佩服他的武之外,更加欣赏他的大,而这种大,是大度的大、大师的大。

【第10篇】

今天看了电影《叶问》,整体上故事和画面都很朴实。从电影的前部分来看,叶问的家庭背景很是不错,已经住在的是小洋房了。还有管家等,还有一位美丽的全职太太和小儿子。女主角据说是郭富城的女朋友,初一看,身高不错,五官也很标致,但感觉还是看得不太惯,可能是看得不多吧。接着是内忧,其他人都争着来佛山开武馆,先后与叶问进行了武艺切磋。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接着是外患,小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一时间,广州昔日的繁荣街头已是破坏不堪,叶问的小洋房也被日军霸占为大本营。叶问也必须靠运煤做谋生,当然他是名人,受了些优惠待遇。日本人为宣场日本武术的高深与中国武术进行试比高低,当然最后叶问打败了浦三将军。以前很少见过咏春拳,感觉这拳法是稳,疾,柔中带寸劲,以防为主,几乎不用腿,这也南拳的特点。

总体来说,从电影角度来说,《叶问》和《霍元甲》等人物传奇电影差不多,故事情节也一脉相承,当然每部电影,导演总想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这种想法传递给每个观众是不同,因为每个观众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叶问》又给我加深了这么一个道理,在那时武术可以强身健体,惩恶扬善,但是这并不是救中国的法宝,即使全中国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叶问,就是创业一样,技术并不是全部,需要整合市场,团队,产品,理念,社会关系等等。看看最近的加沙局势,深感自己的庆幸,因为祖国强大了,才能保证拥有安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人们才能拥有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在国外的侨民对祖国拥有那样的心情,以国为荣,现在慢慢理解了。我想这样的信念也应该带到公司里去,如果现在服务一家公司,那么必须全力以赴奉献自己的力量,提供自己的价值,这与投效祖国,建设强大的祖国是一样的。只有公司有盈利了,薪酬福利才有可能提上去,老板只会付低于员工实际能力的80%左右的价值,所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提升能力,奉献价值。即使不干了,后面还有一大批人等着,利益最大的损害者是自己,我想这也是共赢的一种精神。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