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观后感600字

冲着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的名声去看《逃离德黑兰》的,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或许期望值太高。

电影没有《云图》那样费脑的叙事结构,没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仅稍嫌夸张地剥开历史里的一起人质事件,顺带渲染了一下个人英雄主义和所谓的美国主旋律。电影本身没有特别的亮点,引人注目之处,是它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的真实一面。甚至电影开始,主角和妻子也是分居的,婚姻并不幸福的,经历英雄行为之后,就挽救了婚姻变得幸福起来,这是商业大片中很老套的但百试不爽的煽情风格。

解救人质,上策兵不血刃,下策强攻敌人抢出人质,下下策是满足恐怖分子的所有条件。由此判断,中情局员工门德兹所策划的营救方案简直天才之作—— 6名外交官伪装成和门德兹在一起工作的剧组人员,他们正在拍摄电影“Argo”,坐上飞机逃之夭夭,整个过程有惊无险,不伤人质一根毫毛。但如此机智的方案,原先从没有被人看好,被上司反对,也被外交官怀疑,是门德兹一贯坚持才得以执行。成就别人不能完成的事情,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还需要近乎偏执的执著,即使别人如何悲观,他还是坚持前行。中情局人员门德兹就是如此。

在许多的好电影里,主角不会是随波逐流的人,不会在别人对他大唱衰歌的时候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他依然一贯坚持。成功了,可为英雄,失败了,狂人一个。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