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一曲红楼绘历史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绘的是家族故事,折射的是历史问题。其中各种人物的身世和遭遇,都代表当时社会所蕴含的问题。这是曹雪芹先生留给后世的不朽之作。

我相信每个人读《红楼梦》都会一样,有人会觉得林黛玉是一个才女,是个为报恩流尽一生眼泪的人,也有人认为薛宝钗是个可怜人,因为家庭联姻而付出了自己的幸福。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书家,但只觉得读《红楼梦》真的让我懂得了一些历史盛衰。

虽然红楼中人物众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林黛玉,这个“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因为自己的出身比别人多了一份孤傲,她总是特殊的那一个,她不喜欢巧言令色,不喜欢世俗名利,而一切只跟随本心。在众多姐妹中,她也能艳压群芳,凭借满腹诗书才华而被众人赏识,被贾宝玉喜欢,赏识。

黛玉虽才华横溢,满腹诗书,却也终究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她的多愁善感,她的身世也注定了她一步步走向香消玉殒。“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是她最好的写照。在这个热闹的大观园中,除了她的知己宝玉外,她也终觉是孤身一人。尽管开始贾老夫人对她很是疼爱,但终究不是自家人,就连结婚的事都是自家人先开始,后来她的逐渐疏远也让黛玉在大观园中生活的不尽如意。

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但终是因为宝玉的存在而多了不一样的感觉。我们都记得宝玉在第一次见黛玉是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也为他们的缘分埋下了一颗种子。原来黛玉本是一株绛珠仙草,而宝玉本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因为天天被神瑛侍者一甘露灌溉,而后便决定以一生眼泪偿还这浇灌之情,却也终究以眼泪结束了这一生。

“无故寻觅仇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乖僻性乖张,哪管世上诽谤!”这就是最真实的贾宝玉。贾宝玉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照和爱护让她在大观园的日子多了一份圆满。尽管俩人最终没有在一起,没有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却也为俩人的生活都多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在《枉凝眉》中写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边是他们的最好写照。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人终是逃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故事就算在现在的社会也让人读了为他们叹惋。我们叹惋他们的遭遇,叹惋时代的腐朽,社会的腐败,这样的一个作品正是完美映射了这个问题。我们虽然都会说黛玉宝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终究是曹雪芹先生所表达出来的,这足以见识她文学素养之高。

无论我们品读那本书,我们都需要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我们想要了解的。此刻,一书,一茶,正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