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忆《穆斯林的葬礼》

“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题记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18年的新年。对于新年,我总是不大感兴趣的,比起走亲访友我更喜欢去买书,读书。那天下雪,恰逢着一书店,便走了进去。寻书时,抬眸便望见它“深情地凝视”我,我也鬼使神差般地取下它 ,也不知它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一眼深情便深植我心底 ,念念不忘。

带回至家中,我未能如愿以偿的品读她。总是被各种琐事打扰,无法沉心阅读。硬是在书架上躺了两年。

终于,高一下学期,收起那颗未泯的贪玩的心 ,一开始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再后来确是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这里面有太多太多潸然泪下的话语、片段和故事,不妨告诉大家,在看的时候和回味的时候,我哭了很久很久,很凶很凶,一时之间竟哽咽到如此境地。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感情,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的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我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如此震惊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它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读书时,我常常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心都在小说中。我以小说中的季节为自己的季节,以小说中的昼夜为自己的昼夜。窗外烈日正盛,书中却是数九寒冬,我不寒而栗。

作者的后记曾这样说道: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纸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的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 。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那么,我就太遗憾了,什么人都对不起了!

是啊,为什么将他们爱恨情仇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跌宕起伏?新月之死的那段文字让我痛哭流涕,一时间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每回忆起我都痛苦的不堪言语。我曾一度怀疑作者不应该这么写,不应该残忍的将他们送离人间,可回头想想作者所做的《后记》,知道作者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编织“悬念”之类,只是顺其自然的发展,像是早已存在,只带作者犹如开发宝藏般发现它。

全篇五十余万字,言语细腻柔和,无论对景物、人物及各种语言、情态的叙述都有使用的得到之处。穿插的手法让我禁不住期待想要读得更多,一章接一章,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也时常读着读着就放下手里的书,思考很多的问题,比如自己这些年到底学了什么,将来死亡的时候葬礼要从简……

在这里,我希望它是一个感情宣泄口,我觉得自己是太爱这本书了,我想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感谢霍达,非常感谢霍达将这本书带入这世界,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比我还爱这本《穆斯林的葬礼》。

我爱这本书,爱它犹如母亲爱自己的婴儿 。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