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易得,文化难道

记得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讲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热泪,说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道“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说这是清代的结束。于是在点点泪花中,我懂得了什么是汉奸,卖国贼;什么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这时候我都一直抱着一种偏见:中华大地本身就是汉族的,满族人为什么要来插手,而且最后还不能治理好国家,搞得内忧外患,远远落后于世界列强而受到侵略。

然而最近我却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清代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倘若以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刘汉,李唐,朱明来看,我们何以有如此辽阔的疆域。之所以形成指责,诽谤清朝的功绩和启蒙思想,不全然是因为老师的个人喜好,而是清朝没有得到所谓“正统”的中华文化的认同。那种唐太宗“吾独爱之如一”的宽广胸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儒学代表孔孟的“尊王攘夷”学说。而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在位四十八年,建树颇多,但是个人认为比不上九年就称霸的晋文公。这时期的中华文化还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也没有融入周边所谓的“蛮夷文明”,影响力自然局限了许多。然而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了以魏晋南北朝为代表的数个世纪的文化大融合,这时候再抱着以汉族为主,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荣光全部压到汉族人身上,这就未免太不合时宜了。

比如康熙大帝以自己一生的文治武功征服了鳌拜,吴三桂等反叛势力,可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了;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征服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心。当最后一部分武士调转枪头,臣服于满清时,却总有一部分自恃“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在做着所谓“反清复明”的美梦。

然而康熙大帝却以自己对汉文化的热忱,对汉文化的认同,征服了这最后一股“盛世毒瘤”。他不仅曾经与同时代的大儒辩论王阳明的心学,并把对方辩到哑口无言,还曾经向西方传教士习得欧几里得几何与算法。他曾经下令让汉族知识分子率领汉族人修撰《明史》,使得《明史》成为“二十五史”中编撰得较好的一部。凡此种种,向汉族知识分子昭示:少数民族也能做皇帝,而且一点也不比汉族皇帝差,他追随着成吉思汗,石勒,拓跋焘的优秀少数民族皇帝的身影,宣告了“尊王攘夷”的失败;就连顾炎武这样顽固的学者也被折服,在此基础上,迎来了封建时代的顶峰“康乾盛世”。这样真是太美了!让人不得不想到一幕惨案,只想就在这样美好的古典时代的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而我想以《AB》中的一句台词来评价:“找到一件可以为之疯狂的事情,是一个人活着的最大意义”,不知合不合适。他或许是想到了《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纳兰性德等等,这样的时代令他不忍离别,这样的美妙让他不忍割舍,可见文化认同的力量之大;而这也是现代中国崛起的条件之一。

最后,我想以我十分敬佩的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作结:“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