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作文800字

【第1篇】

【匠 心 独 绣】

“叮叮……”廊间款款走来一妙龄女子,身着云烟色长裙,腰间系一个小铃铛链子,脸上不施脂粉,微微含笑。轻叩门,抬脚走了进去,裙摆上绣着的蝴蝶随之翩翩起舞。

“一针一线密密引,费尽思量世无双。世无双,忘上妆。”巧手的绣女在一块柔软光滑的白绸上,用色彩绚丽的丝线,高超熟练的手法,精巧妙绝的构思,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生机盎然的作品。针脚细密而精致,一针一线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

“衣画而裳绣”之词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被记载,先秦时期,又有“素衣朱绣”“黻衣绣裳”之说。“龙凤虎纹绣罗”也于近年在荆州战国楚墓出土,成为目前传世最早的绣口之一。汉代《论衡》记载:“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女无不巧。”证实了当时的刺绣工艺已十分纯熟,艺术之美前所未有这一闺中绝艺在中华美术史上还渐争占了一席之地。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惠绣的发展可谓是历史性的跨越。针法多样,色彩华美。以微细绣法将佛像人物、山木花鸟、亭台楼阁勾勒得栩栩如生。与唐代满地施绣截然不同,“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无比光彩射目。”

铁骑踏出了元代,版图空前辽阔,绣品却传世极少,颇有失风趣。似有“只识弯弓射大雕”之感。淡墨染,浓墨描,焦墨勾,以画入绣,为之劈丝配色,无不精妙。明清刺绣就这样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宫廷御用,亦或地方绣派的织绣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气魄浑厚,热烈欢庆的粤绣,艳丽精细的苏绣,素雅清秀的湘绣,简洁明晰的蜀绣。

以绣传家,名才辈出,高手竞绣。苏绣便在这“桃红李白竞争妍”中脱颖而出,享负盛名。水天一色的美景,小桥流水的别致,古朴文雅的气息,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孕育出吐芳挺秀的苏绣工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将地方浓郁淳厚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针一线,来回穿梭,用双而绣,细致入微。苏绣的代表绣法——双面绣堪称一绝。绣娘静若处子,妙手生花,将一根头发丝精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分之一,几乎细如蚕丝将将千万个线头隐藏得无影无踪。体态轻盈,活灵活现的猫就这样降生了。猫眼炯炯有神,胡子根根清晰,毛发自然舒展,《猫》的出现无疑开创了苏绣工艺的一个新世界。

古城苏州,刺绣的故事,源远流长。泱泱大国,刺绣的风华,万世永彰。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绣娘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刺绣。她们把一根一根若有若无的丝线,穿织成自己想要的色彩和图案。纤纤手指,凝注着万千情感。一块绣布开始,各色艳丽的线花,在手指的上下飞舞间,从最初的白茫茫一片到隐约显现,直至于完美的呈现。她们把对刺绣的爱,对中国的爱,融注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绣品之中,默默地用一针一线,传承传统艺术,彰显中华文化。

刺绣的美不是那种表面的繁华,而是一种渗入骨髓的风情。刺绣的女子,其千万种情绪化为指尖的一缕缕芬芳,勾勒出眼前之景,梦里所思。松树白鹤,鸳鸯荷花,千古江山,富贵牡丹,这一出出美景却不禁让我沉思,几十年之后,它是否只会活在我的心中,定格在方整的相框里。历史的尘埃,是否会将这璀璨的光芒掩盖?中国的传统刺绣,不能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的精妙。如今却有着传承的断代的担忧与惆怅。似一痴情女子,低眉捻线,却无人懂她银针下萦绕的情丝。

我欣喜于刺绣的雅韵与别致,有意去寻找其背后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