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的节日作文600字

节日,是各民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而对于汉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铭心刻骨的了,它以其隆重、喜庆、吉祥、热闹的浓郁特色,在汉族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厚重的情结,在悠远漫长的历史长河岁月里,仿若一根亘古不变的硕大红丝带,维系着泱泱大汉民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汉族人民的幸福与期许。当时间的年轮又一次来到年末岁首之际,耳边的爆竹声又在零星响起之时,在那神圣的期待中翻捡着有关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温暖的气氛中寻觅着那些关于过年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连串的思索。

春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时期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订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汉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而年三十“除夕”则成了全家团圆共同守岁的大日子。

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小时候的春节是有着现在没有的年味。进了腊月之后就开始忙活,小孩子们对春节最大的期盼就是放烟花爆竹和领压岁包了,家家户户都会贴“福”字、春联,也有贴窗花的。家里会置办年货,准备新衣服,等着到了年初二、初三去各家各户拜年和走亲戚。除夕夜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好不热闹!

现如今的春节,终究是少了那些年味儿,春节文化已由单一变得丰富,由传统走向新潮。人们从过去的放鞭炮、贴春联、看花灯,转向全家外出旅游或参加聚会活动。同时,人们也开始将传统的阖家团年,在家围坐守岁,转向到饭店包席聚餐;即便拜年,许多人也开始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将传统的团拜与逐门逐户的恭贺新禧取而代之,当然这些现代的通讯方式也拉近了地域距离节省了时间,可是虽然方便,却也实实在在的少了些走亲访友的热闹氛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味在时代的变迁中被磨淡,不变的是,春节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无疑是共同的吉祥福祉。不论是飘泊海外,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还是辗转迁徙、在不同城市的儿女;无论是贩夫走卒、务农务工的寻常人家,还是饱读诗书、从商从政的富贵人家,心里无不揣着对春节的眷恋,无不怀抱着对过年的珍视,以及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那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