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刘禹锡作文600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提到这段传遍大江南北的名言,大家一定知道我下面要谈到谁了吧。没错,正是“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是一个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他年仅二十一岁,就从与柳宗元同傍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初授太子校书。到了贞元十九年,授官监察御史。若要论散文,他比得上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若要论诗赋,他比得上“诗魔”白居易。
 
  但往往拥有非凡能力的人,就必定会有非凡的经历。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遭反对势力和唐宪宗的压迫,官职一贬再贬,从远洲一直贬到了和州。从小身居殿堂,在朝廷为官的他,沦落为住在草房陋室,艰辛生活的小官吏,这种生活历经整整二十三年,这对刘禹锡是多么大的打击!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期间内的他创作的散文诗歌处处隐藏着对官场的不满,对社会黑暗腐朽的憎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现在生活的热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可以很显然地看出刘禹锡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远离官场的迫害竞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朝廷间嘈杂的音乐所打扰,繁多的公务所劳累身体,不是很快乐吗?刘禹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对当时朝廷的讽刺形成极大的冲击力。刘禹锡写完《陋室铭》不久,朝廷上下的官员都知晓了,有良知的人看了,都赞不绝口,请求皇帝让他重新入京。这就是他独特的语言魅力,这短短八十一字,竟暗藏翻江倒海之势,精妙的语言给人一种一语千均的突兀感。刘禹锡若是一直都生活在朝廷,未经艰苦环境的磨砺,能写出这样传颂千古的文章吗?
 
  刘禹锡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我,人只有在困境中生存下来,才能拥有冲破困境的勇气和实力,而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是不可能拥有的。这就是我眼中的刘禹锡,一个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人中豪杰。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