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鹬蚌相争》是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主要讲了蚌张开壳儿嗮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夹住了嘴 ,双方互不相让,渔翁正好走过来,把它们俩个都捉走了。这则寓言阐  明了一个道理: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这则寓言设计为一个课时,具体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五个生字,正确读出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事情互不相让,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获利的道理。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根据教材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寓意。难点确定为结合生活实际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的道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的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学

生造成悬念。战国时期,赵国要攻打燕国,苏代一个小小的故事,竟制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魔力,很自然地引出课题《鹬蚌相争》,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故事,认识词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拼多读,扫除生字障碍。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会认生字词,准确划分自然段,说出寓言里出现的三个主人公,并通过图片认识鹬、蚌这两种同学们不常见的动物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理解寓意。这一环节是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我主要指导学生多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其中重点指导鹬和蚌的对话,要读出鹬对蚌的威胁和蚌的毫不示弱。可以指名读,男女生对读,还可以同桌两个同学边做动作边表演来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互不相让,互不相让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从第五自然段“毫不费力”这个词,引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事内容明白了,回顾刚开课时老师讲的历史故事,赵王放弃攻打燕国,就是因为听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赵王,你当时会怎么想呢?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通过课件上的练习指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内容和寓意,体会寓言的魅力。延伸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1、  鹬和蚌怎么做,才能不被渔翁捉走?

2、  在生活中,你和同学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鹬蚌相争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学会放弃,不要为了赌一口气,和对方互不相让,导致两败俱伤。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鹬      蚌           渔翁

(啄)  (夹)

相争              得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