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800字

于无限寻有限 ——读《海上钢琴师》有感

弗吉尼亚号是一艘往返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游轮,船上载着大量前往美国的移民。移民们怀揣梦想和期待奔赴美国这片新大陆,每个人都充满着开拓新生活的兴奋。我们的主人公1900年出生时却被遗弃在这样一条承载着梦想的船上,所以收养他的黑人船工就干脆为他取名1900。

1900,一个独特的名字,就跟他的命运一样与众不同。他无父无母,没有出生证明,没有国籍,他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片土地,就像是从船缝里蹦出来的。他在船上长大,熟悉这条巨轮的一切。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无师自通地弹起钢琴,他的琴声使所有人惊叹:“这是一个天才!”。

而就是这样一位世间少有的奇才却从未下过船。唯一一次与众船员告别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姑娘,他想要下船,想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而当他穿着驼色的羊毛大衣,戴着礼帽,拎着皮箱走下舷梯,走至半中央时,他却突然停下。他的眼前是大都市拥挤的高楼,是工业大烟囱的浓烟,是错综复杂的街道,他的身子开始轻微地颤抖。是的,他害怕了。最终他没有走下舷梯,自此他也再没有走下过这“海上浮城”。

为什么他不肯下船?为什么他宁可与船一起走向终结?

我相信,他是有自己的理由的。1900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忧虑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然而我并不羡慕。”是啊, 1900虽然从未踏上陆地,但每次载客两千的游轮让他见识了浓缩版的大千世界。在来来往往的游客、移民中,他像一个世界之外的人,一个西方的隐士,他洞穿了人们的忙碌、焦虑,也厌倦了随着人们熙熙攘攘地追求并非自己真正所爱之物。而这天下的人,又有多少能看清?

他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到的,而是因为我所见不到的,你明白吗?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这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我想,我也有过这样的思考:世界的尽头是什么?这偌大的城市,无数条有名的,无名的街道,而我该走哪条?我也听过一些人的人生,想过我未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每当真的面临各种选择,我也曾像1900一样,看着这茫茫世界,不知如何抉择。而我更担心的是未来的我连选择也没有,在这无尽的世界中看不见自己,浑浑噩噩地度日,那时我是否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是否会像1900那样做出极端的选择。

1900没有跳出来,迈出那一步,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惋惜,但也有认同感。是啊,这么一个无限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有限”,我们这一生究竟要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随着人群忙碌而又焦虑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明白何处是我们心之所归。

幸而,我在书中遇见了1900这样坚守内心的人。他的世界是我心中乌托邦中才有的模样,我歆羡于1900的勇敢和坚定,也被他的话所激励:“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有终,有88个键,它们并不是无限的,但你是无限的,用88个琴键做出来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那样,我可以生存下去。”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有限”。只有从茫茫世界中找到自己,才能在自己身上发现无限的可能。没有谁能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的所爱,更不要说过好自己的一生。正如加繆所说“我感兴趣的是:为所爱而生,为所爱而死”,一个人,若能坚守自己所爱,他这一生便不会有遗憾,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去找寻自我,去在’无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有限”。并非每个人都会像1900一样地被命运逼到绝境,我们每个人都足够幸运,都有着极大的可能去寻到我们的心之所向。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顺着自己的心,一往无前,到人生的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能说:这世界最好的旅程我已走完,这路上的风景美好,我心无所憾。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