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道不远人

——我读于丹《论语心得》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翻开扉页,朴实无华的语言令人如沐三月阳晖。

世人皆知,有华人处必言孔子。孔子的智慧早已被传颂至麻木。然而,于丹一书《论语心得》却不由勾起我强烈的共鸣。

时光追溯至两千年前,孔子忙碌着收学子,游列国,释疑难。他只是让更多人知晓自己的主张,用最浅显的语言,最直观的思维,最坦诚的语气将自己的处世之道推而广之。他走后,学生感念他,将其言行悉数笔录。因而有了《论语》。这是最初的最初。

而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开始睥睨天下。一夜之间,孔子戴上了炫目的光环,站在了思想的巅峰供世人瞻仰。百姓仰着脖子眯着眼睛,却再参也不通透。统治者振臂一呼,独尊儒术,私下里计较的不过是如何让江山做的更稳罢了。儒家学说以惊人之速被推而广之,却也以同样速度迷失了本真的面貌。

然而,于丹明白,九泉之下的孔子心中生生涌起一丝苍凉。

后来,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倘若心有为官之梦,势必经历寒窗苦读科举考试。考什么?儒家经典。怎么考?八股取仕!试问,在衣锦还乡的诱惑和高官厚禄的支配下,能潜心体会,参悟孔子哲言的读书人又能所剩多少?本分按照先贤指示,先修身齐家,而后以仁爱之心感召百姓,求得治国平天下之大业的统治者又有几人?

时至今日,浮世喧嚣。人们如蝼蚁穿行在尘世的钢筋铁骨间并逐渐冷漠。孔子的智慧被披上世俗的外衣,被遮掩了本质,被敬而远之。于是,先贤的光芒染上了凡间的灰尘,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不见天日,何其可悲!

就在这份文化即将淡漠时,于丹出现了,以一个“敲钟人”的身份——《论语心得》便是她手中的警钟!

于丹说,孔子是“无色”的。

我想,那是人的视觉最容易接受的颜色,也是最朴实平和的颜色。你可潜悟圣贤之道,随自己的理解将它绘上属于你的颜色。我们不必在黑色的肃杀下生活,也不必在紫色的高贵下自卑,更不必在金色的耀眼下埋没。无色的纯净随手可及,触体升温。

于丹说,《论语》的温度是“不烫手,亦不冰冷,略高于体温”。我想,这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一部《论语》在手,这样的温度已让人心神安定,我们没有捧着烫手山芋不得不知的无奈,也没有握着冰块有如锥心般的疼痛,我们有一本与体温相差无几的书,参透它即是快乐的真谛。

一部《论语心得》令世人警醒,重新找到两千年前孔子给它的定位。

道不远人,在于丹的感召下,使圣哲智慧的人生经验穿越时空局限,引领世人超脱物欲横流的尘埃,重归心灵一方净土,真真可谓切中肯綮,酣畅淋漓!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