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1篇】

奋斗是生命之光

——《雷雨》读后感

今年夏天,我腾出一个下午时间,读完了《雷雨》,我认为这一个下午,我学到了对一生都有益处的东西。

《雷雨》以戏剧为形容,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 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约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与冲突,其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富有感染力。

《雷雨》吸引我的第一个地方,是它的语言艺术,它不仅语言深刻,动作富有感染力,而且台词十分耐人寻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幕中周平打了鲁大海时,鲁侍萍对周平说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鲁侍萍明明是想要认多年离别的儿子,可却用一个谐音“凭”向他发出斥责。这确切的显示了她内心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出了她的痛苦。《雷雨》在艺术上无疑是中国戏剧史的一块瑰宝。

而《雷雨》最吸引我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他们个性分别的性格。

最令我感叹的是周xx,她是个可悲的女子,嫁给周朴园,不仅得不到爱情,得不到幸福,而且被“囚禁”在周家死气沉沉的大宅里与周朴园的压迫之中,明明没病,却被迫服从周朴园,喝下苦药以满足周朴园对自己心目中“最圆满、最后秩序”的家庭想象。但遇到周平后的她敢爱敢恨,敢于奋斗她为爱情而奋斗着,为自有而奋斗着,在那生不如死的环境下又活了过来。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与巨大的压迫下仍坚持奋斗,这难道不是一个可贵的精神吗?

另一个具有这种可贵精神的人物是鲁大海,他是被周朴园抛弃的儿子,自幼生活艰辛,身世坎坷。可他并没有屈服于这不公的命运,他性格坚韧顽强,又不失善良与真诚,他在矿上工作,敢于为家庭而奋斗。他为了同伴,当面指责周朴园,敢于为正义而奋斗,他不惧怕那残忍的命运,这种奋斗精神同样令人惊叹。

看了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息,《雷雨》的故事背景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在那样的时候人们都能坚持奋斗,为什么生活在和平是时代,无忧无虑的我们不能奋斗呢?现在的社会如此的和平与繁荣,我们坐在舒适的教室,有一批优秀的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未来的路已有人为我们铺好,我们只需要努力学习。可是,仍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奋斗,自甘沉沦,这不应感到可耻吗?

《雷雨》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奋斗就是生命的光,只要我们肯奋斗,我们的未来就将是一片光明!

【第2篇】

当年雷雨

那场雨终于还是落下了,悲剧最终也还是不可逆转的发生了。困守于命运牢笼的他们为了挣脱枷锁,费尽心思地挣扎着,也不顾一切的撕咬着,但当命运的巨轮碾过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文中虽只有章末处显见的电闪雷鸣,实则处处皆风雨。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作为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用冷酷与专横维持家庭秩序,维护自身权威,却带来家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并导致了这个家族的毁灭。他由对侍萍的怀念,到用金钱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样的质问。他是礼教的受害者,但他放弃抗争,转而成为礼教的维护者,从“被吃者”变成“吃人者”。

世间常常事与愿违,27年的暴风雨早已讲侍萍的心伤的千疮百孔。但她似乎已不再觉得那是残酷,而是命中注定。她是矛盾的,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而文中另一位女子——繁漪在压抑中走向自我毁灭,她热情却又软弱。她有强悍如雷雨般的激情,也犹雷雨般惊泣而惨烈。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却成了最大的悲剧。周萍——有着林黛玉式的寄人篱下的自卑,想冲出父权的桎梏,却又身陷乱伦的孽渊。他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却也只是徒有其表。他在封建礼教和新思想中挣扎却终在罪恶的泥沼来越陷越深。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以自杀将生命画上了句号;四凤——如出水芙蓉,红颜薄命。她善良热情,充溢着对爱情的向往,但只落得被现实出卖,成为被雷雨打落的凋零的花;周冲——是纤尘不染的纯真少年,他的不成熟注定了他坎坷的命运,他也映射了那个年代不明确的新思想,既不被旧事物接受,又缺少在新对象面前的魄力。夏夜的雷雨来的太快,太猛,他们最终都成了这场暴风雨的牺牲品。

天意弄人!

记得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而《雷雨》中却反复强调命中注定。没有人是胜利者,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被“控制着”,使他们不得不屈服。悲剧的结局,周朴园不得不留守,品尝那杯不可预知的命运酿造的苦酒。

文章篇幅最短,却已有限的时间展现无限。长达30年的时间跨度,在作者笔下将人物矛盾,时代矛盾,阶级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30年前的周园爱情的悲剧,是因为天意吧!让他们再次重逢。短而犀利的语言描写,让看似平淡的话充满了复杂矛盾的心理历程。虽短却加剧了戏剧冲突,却蕴含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彩虹的装扮,但也免不了雷雨的洗礼。命运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说的清,也没有人有准确答案。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