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的是“金子”

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作家、歌星、科学家、战斗英雄,画家······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村也有一位“名人”,他已经年过古稀,但他劈竹篾子、编篮子、鸡笼等篾匠活技术正可谓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手艺在农村几乎达到失传的境地,原因一是工作十分辛苦,二是制作的产品利润很低。当我一看到他辛勤的劳作,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他——就是我们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巧匠,夏爷爷。

也许是很辛苦的缘故吧,夏爷爷很瘦,皮肤被晒得黝黑,头发白了,那满是老茧的手上暴起了几条青筋。然而,虽然如此,夏爷爷还是在常年坚持编篮子。每天晚上,当全村人都进入梦乡时,只有一家——夏爷爷家还灯火通明,原来夏爷爷在灯下编篮子、编鸡笼······星期天,我带着好奇心看他是如何编篮子的。

到他家的时候,夏爷爷在劈篾子。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夏爷爷:只见他把篾刀放在腿上,先把竹子一分为四,然后一份一份地劈。劈篾子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在刀口的竹子上,然后一手持刀,一手把竹子轻轻地往后拖,劈好一片之后接着劈,一直到把竹子全部劈完。呵,我看得可不耐烦了,我问夏爷爷:“夏爷爷,您一直这样不累吗?我看着都累了。”“不累,经常劈,手都有准头了。但思想一刻也不能放松,不然,劈出来的篾子就不均匀,编成的篮子也不美观。”“哦,那您一天要批多少根竹子?”“大概三四根吧,一根编一个篮子,一天差不多编三个篮子。”“那您辛辛苦苦劈篾子,又编篮子,为什么一个篮子的价格这么低呢?”“我编篮子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方便一点,价格太高了别人就不会买,篮子也就卖不出去,别人就会说你做生意没有道德,关键要为他人着想嘛!”听了夏爷爷的一番话,我默默地竖起大拇指:夏爷爷,您真伟大!

每年二月二,我们家乡有一个大集,集场上都能见到夏爷爷的身影,他推着那破旧的三轮车沿街串乡,卖篮子、鸡笼。我们家乡周围十里八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或几个夏爷爷辛辛苦苦编成的篮子,有的还慕名而来,夏爷爷家里,总是散发着竹子的清香。人们更主要的是赞赏夏爷爷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计名利的精神。夏爷爷不知干了多少年篾匠,不知编了多少个篮子,也不知白送给别人多少个竹制产品。虽然夏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在传袭着那就要失传的手艺。夏爷爷,您的人品人们会铭记心中,您那吃苦耐劳、造福人民的精神将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