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缘

“渭城朝雨浥轻尘……” 听着熟悉的音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学琴的日子。

初识古琴,我才5岁,看着那狭长的琴,细细的七根线,觉得好玩,并没有要想着去学,只是臭美地摆了个造型,那架子倒也装得有模有样。

再后来是跟着国学班的同学去上大课,有五六个人,其他同学都在弹整首的曲子了。因我是初学,老师就只是简单地教我一个基础指法“抹”,45分钟的课,我就抹了45分钟。总之,乏味得很,就没有了再学的兴趣。好在妈妈也开明,并没有逼着我去学。

不知道哪一天我头脑中偏又跳出学琴的念头,于是就认识了汪老师。老师长得极美,悠悠地端坐在琴前,素手纤纤一弄,琴音便悠扬了起来,一刹那我仿佛觉得是在哪里见过,又疑心是画上的仙女下凡了,总之我被迷住了。

这是我正式接触古琴,但对它真是一窍不通。不说别的,就说减字谱吧,如同天书,我真是两眼茫然。好在老师细腻温柔,我才慢慢梳理出一丝头绪。尽管这样,回到家独自练琴的时候,那些字符还是弄得我一头雾水,头晕眼花。

挑、抹、勾、踢,更是弄得我慌手忙脚,再加上13个徽位,每次练习都弹错地方,真是手不够使来,眼不够瞧,恨不能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之神通。

斗转星移,我的琴技渐渐上了轨道,老师教的内容也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指法练习,到后来的整首曲子,我越来越发现弹琴的乐趣。琴曲声声,让我感受到了“秋风起,秋叶落”的伤感惆怅,也体会到了嵇康的狂放恣肆。

琴音悠悠,练琴的时候,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老师“芊芊素手调七弦”的优雅……

 再后来,就是整备考级的一些事。其实,老师和妈妈都不是特别注重考级这些事儿,她们总是说:“只有学在手里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至于为什么要去考级,只是检验一下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而已,毕竟一个人在家练习,和面对众多苛刻的考官是两码事。于是我就磨刀霍霍,准备应考的事了,在家里妈妈成了我最好的陪练。

“这个徽位过了……”

“是勾,不是抹……”

为了我的《阳关三叠》,妈妈都快成教练了,琴谱比我识得还多,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耐力。

“这里要慢一点,感情要到位。一叠惜别深情,宜珍惜;二叠思君忧伤,泪沾巾;三叠对友人的期待,鸿雁来宾。到结尾要渐慢,渐弱,深深的感叹……” 

每个夜晚如是。

至于在老师那里,老师也总是告诫说:“就当是在家里练习。调整好你的坐姿就行了。”老师每每会做个示范,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的错误,直到我能合着拍子同她一起弹奏。

那天考级,当我的手指轻轻地拂过琴弦,柔柔的灯光打在琴上。我仿佛看见诗人穿着素雅宽袍,头戴斗笠,穿过青青柳色,来到那破旧的送别台,那里早已斟满两杯薄酒。与友人静坐对饮,无语凝噎,只奏出悠悠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叠比一叠情深义重,一叠比一叠情怀不舍,一叠比一叠哀而难伤,最终只能托鸿雁捎来消息,只盼得好友诸事顺利,曲调悠悠,衬得这郊外送别台更添几许凄凉。

此情此景,指法翻飞,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我一人……

七弦琴连着我的梦,琴川水悠悠。弹琴的日子,永远值得我珍惜。这个假期,我依然弹奏着琴:“清和节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