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路与出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以此为由,给自己留下退路,根本上是为了保证我们个人的存在。出路是在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能力,而退路只是在保持自身最后价值。它们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存在。在一番对比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诸葛亮空城迎敌,他断了自己明哲保身的退路;项籍破釜沉舟,他断了自己偏安一隅的退路;撒切尔夫人铁腕削减社会福利,他断了自己循规守矩、受全民满意的退路……不顾退路,以寻找出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失去退路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人的心灵,让完好的生活突然陷入一片黏稠的负能量中,从而破而后立,激发出潜意识中的经验和能力,形成“灵感”,即所谓的出路。

但失去退路,真的一定能促其找出出路吗?硝烟四处弥漫,洋炮叩开国门,国民的肉体与灵魂都沉没在麻木的深渊,这时候,我们除了反抗,已经无退路可走。可是清政府宁可一退再退,丧权辱国,宁负天下人,不肯负手中权。当外来侵略斩断其退路时,我们并不没有一下找到合适的出路,于是坠入了深渊。

显然,想置之死地而后生,需要寻找出路同时牺牲退路,但不止于此,更需要对退路与出路的思考与选择。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散文和小说的博尔赫斯,自年幼起便广泛阅读,由于对书的热爱,他成为阿根廷图书馆的馆长。可命运以万物为刍狗,与此同时,他的祖传眼疾不断恶化,直到不见日光。他大可以守着早已双收的名利,以生理问题安心地颐养天年。但他没有,他仍活在“书籍与文学的梦里”,在母亲的帮助下,口述所思,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最终成就文坛巨星。

《周易·乾卦》曰:“潜龙勿用。”下一次在困难面前似乎失去退路时,不妨加以思索,一定能为自己选出一条中意的出路。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