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作文600字

【第1篇】

不同的时代铸就不同的人文,不同代的人书就自己时代的特征。就像整个90年代伴随信息革命而带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样,90后出生的一代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成长得更快。转眼,一代90后小公民已跃入世人的眼前。

90后是幸福的一代,在父母长辈的爱护宠溺下长大,衣食无忧;90后也是孤独的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伴嬉闹,整日封闭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面对电脑、电视和家庭作业。很多人认为这样长大的90后会不会对亲情麻木,成为自私冷漠的一代呢?不,在我眼里,90后应该是珍惜幸福,懂得回报,充满爱心的一代。

在我的身边也确实有这么一批同龄人,正在用自己的行为验证我的看法。就在我写这篇“我是90后”读书征文的时候,随手翻起宁波晚报,就看到一则报道“15岁女孩高票当选余姚十大孝星”,这位叫莫蒋珂的余姚女孩在3岁时,她妈妈患了风湿病,瘫痪在家,而父亲要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家里,于是小蒋珂7岁就学会了做饭,开始悉心的照顾妈妈。每天清晨5点多天刚破晓,在同龄人都还在梦中时,她已经起床帮助母亲梳洗,准备早餐、午餐。而夏天是莫蒋珂最辛劳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她每天还要帮妈妈擦洗身子。而就在这沉重家庭负担下,莫蒋珂还是个好学生,家里墙上贴满了奖状: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绘画三等奖……莫蒋珂把爸爸妈妈的快乐视为自己幸福的源泉。

又如获得2009感动中国特别奖的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却遇到了险情,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最后少年得救了,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其中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同学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如果说前述的是个别示例,那么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90后”新生代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却是为我们熟知的。在灾难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色,处在灾难最深重中那一个个年幼学子直面灾难、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让无数国人唏嘘感动。我想他们才真正代表着我们90后这代人的形象。

我们这一代从小就生长在信息的海洋里,接受了更多缤纷繁杂的知识,也许迅速成长起来的我们还略显稚嫩,但我们比前代人具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梁启超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今,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中,更加独立坚强的我们90后一定可以接好棒,继承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继往开来,勇往向前,建设一个更加繁华富强的国家。

【第2篇】

是鸿鹄定当志存高远,是雄鹰定当展翅蓝天,是鲲鹏定当翱翔九州!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开放在繁荣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耶,今天终于放假了。”同学们欢呼着雀跃而出。我却挠挠头,有些纳闷:今天为什么会放假呢?有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因为今天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得到答案,我心中一惊,70年前的今天有这样的笑脸吗?谁能想到,70年的光阴悄悄流逝,到今天成了一个假日。那些战火纷飞的画面从我脑中闪过,我有些难过;可眼前电视里的繁荣昌盛,又让我自豪。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我不能战敌沙场,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换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守护我的家园。

沉思中,我已不知不觉的到了宿舍,只听得一阵欢呼“快看,阅兵式开始了”。

当我端坐在电视机前,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如虹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出地动山摇的气势。天安门前安放着硕大的数字:1945-2015。整整70周年了,这是多少同胞,多少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曾经列强的欺压,不仅是我们的耻辱,更是我们自强的动力。

你爱国,不要你立刻战死沙场,只要你好好学习,传承优良传统;你爱国,不要你马上复仇杀敌,只要你记得铭记先辈,学会感恩,珍惜现在;你爱国,不要你无端生事,只要你不忘国耻,学着自立自强、坚强勇敢。因为老战士们害怕的不是死去,而是后辈们忘记国耻。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新世纪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定要创造祖国最美的明天!

【第3篇】

从福州的法海路一拐弯,进入螯峰坊,一座门口呈“凹”字的建筑便英英玉立于眼前,蓝色的牌匾上书“螯峰书院”四个大字,这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母校”。

在进入“螯峰书院”学习之前,林则徐白天跟父亲到私塾读书,晚上回家,摆张小桌在母亲剪纸的房间借光夜读。少年林则徐并没有因为只有除夕才能吃一餐素炒豆腐、只有除夕壁上的油灯才有两根芯的拮据生活而放弃求学之路。相反,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发奋苦读,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绝顶峰,一时兴起,出“山”、“海”二字,让学童们各作一对七言联句,当别的的学童还在冥思苦想时,林则徐已作出“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佳句,得到老师和众学童的一片喝彩。艰苦磨练了林则徐的意志,他的学问与日俱增。13岁,他考中秀才,进入了螯峰书院读书。

在螯峰书院,林则徐得到了良师郑天策的指教。他将读书经历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自己的种种遭遇联系了起来,懂得读书必须有目的,读书的人一定要爱国爱民,要关心人民疾苦,从而逐渐树立起“救时济世”的志向,为后来建立丰功伟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则徐的成长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生活学习的条件比林则徐少年时要好百倍千倍,更要以先圣为榜样,从小刻苦努力,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的目标打好根基,就像《少年中国强》歌曲中唱的:“吾辈少年当自强,远大理想,要勇敢去闯,壮志雄心在飞扬……”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